首页> 中文学位 >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6h】

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资料收集方法

3. 治疗方法

4. 监测指标及评估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 患侧足部皮温比较

3. VAS评分比较

4. 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5.试验结果显示LSB组患者术后1h足背皮温上升越高,则静息痛缓解程度越明显,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见图5)。

6.加用口服镇痛药例数比较

7. 不良事件记录

讨论

参考文献

腰交感神经阻滞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目前临床上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较多,对于不能进行手术及支架介入者,阻滞腰交感神经可达到一定治疗效果。硬膜外神经阻滞可阻滞相应节段包括交感神经在内的所有神经,国内对于该法治疗下肢疼痛的报道相对较多。腰交感神经阻滞术出现亦较早,但其在国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甚少。本研究目的为比较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术与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从而判断二者的交感神经阻滞程度是否一致。
  【方法】:
  根据筛选标准入选患者共49名,随机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组(EB组)27人,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组(LSB组)22人。腰交感神经阻滞术需在X线透视下进行。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患侧足背皮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shortform36healthsurvey)比较。其中患侧足背皮温测量为客观指标,术后1h皮温上升≥2℃为手术成功,阻滞有效。VA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为患者主观评价指标,阻滞停止后疼痛程度缓解大于50%为治疗有效。
  【结果】:
  术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患侧足背皮温较术前上升,疼痛程度下降。术后1h患肢足背皮温EB组(32.2±1.0)℃,LSB组(34.6±0.5)℃,较术前p<0.05。术后1h两组间比较p<0.05。EB组术后1h部分患者足背皮温上升未能≥2℃,未达到交感神经的完全阻滞。交感神经阻滞成功率EB组48.0%(12/25),LSB组78.9%(15/19),p<0.05。两组拔管后24h皮温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EB组皮温仍高于术前且p<0.05,但临床意义较小。术后1h动态VAS评分EB组3.7±0.6,LSB组2.9±0.7,静息VAS评分EB组4.5±1.7,LBS组3.8±0.6,较术前及两组间比较,均为p<0.05。EB组有效率72.0%(18/25),LSB组有效率89.5%(17/19),p>0.05。最高足背皮温与静息VAS评分下降程度呈线性相关,术后皮温越高,则患者静息痛缓解越明显。术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上升,两组间比较p<0.05。EB组并发症较多,下肢麻木感及小便困难者居多,而LSB组未出现此并发症。
  【结论】:
  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术较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术效果显著,交感神经阻滞程度高,选择性高,故其对于躯体神经影响小,并发症明显低于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患者生活质量无较大影响,更适用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