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逼尿肌收缩强度(WF)在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6h】

逼尿肌收缩强度(WF)在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逼尿肌收缩强度WF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剩余尿关系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逼尿肌收缩强度WF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逼尿肌收缩强度WF与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剩余尿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逼尿肌收缩强度-膀胱容量图(WF图)的特征,比较不同逼尿肌收缩强度剩余尿的差异,探讨逼尿肌收缩强度在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协和医院尿动力学室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尿动力学资料,共455例,年龄18-87岁,平均57+17.9岁,收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瓦特因子WF等参数。分析WF图,总结WF图特征。以最大逼尿肌收缩强度WFmax7W/m2为界将有剩余尿者分为两组,A组WFmax>7W/m2,B组WFmax≤7W/m2,t检验比较两组剩余尿的差异。再以最大逼尿肌收缩强度WFmax10.85 W/m2为界将有剩余尿者分为两组,C组WFmax>10.85 W/m2,D组WFmax≤10.85 W/m2,t检验比较两组剩余尿的差异。
  结果:本组455例,均为男性,年龄18-87岁,平均57+17.9岁。WF图分三种类型,(1)正常WF图,WF快速增加,然后缓慢上升,排尿终止前出现一个峰值,曲线终止于Y轴,可有效排空,无剩余尿,共30例,平均WFmax(10.72±7.03)W/m2;(2)WF异常增高,WF快速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不能完全排空,共349例;(3)WF始终较低,不能完全排空,共76例。(见图2、图3和图4)
  以WFmax7W/m2为界分组,A组(WFmax>7W/m2),PVR91.93±116.87ml;B组(WFmax≤7 W/m2),PVR135.78±129.0ml,t检验两组剩余尿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WFmax10.85 W/m2为界分组,C组(WFmax>10.85W/m2),PVR87.6±104.3ml;D组(WFmax≤10.85W/m2),PVR110.38±131.7ml,t检验两组剩余尿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通过对WF图特征和剩余尿的分析,我们发现无论以WFmax≤7 W/m2还是WFmax≤10.85 W/m2为界分组,两组均有剩余尿,且两组剩余尿有显著性差异。随着WFmax值的降低,剩余尿增多,提示逼尿肌功能受损较重,临床医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第二部分 逼尿肌收缩强度WF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逼尿肌收缩强度(瓦特因子,WF)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逼尿肌收缩强度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协和医院尿动力学室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尿动力学资料,共455例,年龄18-87岁,平均57+17.9岁,收集最大尿流率、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瓦特因子WF、Schaefer图梗阻程度、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PdetQmax–2Qmax)等参数。按照LinPURR中Schaefer图梗阻程度将患者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七组,应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分析上述尿动力学参数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本组455例,均为男性,年龄18-87岁,平均57+17.9岁。Schaefer列线图梗阻0级34例,Ⅰ级102例,Ⅱ级87例,Ⅲ级62例,Ⅳ级67例,Ⅴ级57例,Ⅵ级46例。其中无梗阻(0-Ⅰ级)者136例(29.9%),有梗阻(Ⅱ-Ⅵ级)者319例(70.1%)。最大尿流率Qmax从0级至Ⅵ级梗阻分别为16.32ml/s、13.08ml/s、11.86ml/s、8.96ml/s、7.22ml/s、5.53ml/s、4.89ml/s(P<0.05)。剩余尿PVR从0级至Ⅵ级梗阻分别为38.79ml、52.39ml、72.7ml、86.77ml、117.51ml、127.49ml、155.52ml(P<0.05)。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从0级至Ⅵ级梗阻分别为22.47cmH2O、33.44cmH2O、45.59cmH2O、57.65cmH2O、75.12cmH2O、97.33cmH2O、141.22cmH2O(P<0.05)。WFmax从0级至Ⅵ级梗阻分别为8.19 W/m2、9.08 W/m2、10.74 W/m2、11.52 W/m2、12.46 W/m2、13.69 W/m2、16.36 W/m2(P<0.05)。BOOI从0级至Ⅵ级梗阻分别为-10.18、7.28、22.02、39.73、60.67、86.28、131.43(P<0.05)。
  结论:随着膀胱出口梗阻程度的增加,最大尿流率降低,剩余尿PVR、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瓦特因子WF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逐渐增加。当下尿路存在梗阻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可能会代偿性的增加,临床工作中判断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时,需要结合梗阻程度综合判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