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为例
【6h】

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研究对象与内容

1.4研究方法与框架

1.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

2.2相关理论基础

2.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架构与方法研究

3.1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架构

3.2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方法与措施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泥人王传统村落概况及现状评析

4.1 泥人王传统村落概况

4.2 泥人王传统村落的非遗本体

4.3 泥人王传统村落的非遗主体

4.4 泥人王传统村落的非遗载体

4.5 泥人王传统村落既有现状面临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泥人王传统村落保护方法与措施

5.1泥人王传统村落非遗本体的保护

5.2泥人王传统村落非遗主体的保护

5.3泥人王传统村落非遗载体的保护与利用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匠人谱系表

附件二 泥塑作品表

附件三 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非遗类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既是原住民生活、生产的基地与社区,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多元融合的生态有机体。随着2012年“传统村落”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国内迅速掀起传统村落的保护热潮。然而,介于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优势,以及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难度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传统村落却未获得人们普遍重视。从国内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实践研究现状来看,现行的常规性方法仍停留在表象的物质形态抢救与建设,这种“通则式”的保护模式显然难以效益于非遗类传统村落。如何基于非遗类传统村落的自身文化特色,提出一套具有适应性、整体性的保护体系与方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有待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首先,基于对非遗类传统村落生态体系价值特征的完整认识,以及对一般类传统村落的保护要素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要素的比对、耦合分析,将非物质文化的表征载体与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加以融合,并对人类的主体作用加以补充;得出以非遗主体、非遗载体、非遗本体为主线的分析,搭建保护体系横向的内容构架。继而,通过对三大保护要素的价值认知,分离出更为详实的七大保护方面,并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与保护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方法与措施。随后,本文由一般性的理论研究转向个案的分析实证,选取非物质文化特色显著的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村落的现状认知以及文化遗产的梳理评析,结合上述总结的保护体系与方法,分别对泥人王传统村落的非遗主体(以黄陂泥塑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非遗本体以及非遗载体提出具体的保护途径与建议。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总结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并对非遗类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提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