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河南省4市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
【6h】

中国农业直接补贴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河南省4市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创新与意义

1.3研究方法与内容

2农业直接补贴相关研究综述

2.1欧美农业政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2.2农业直接补贴的效应、效率和分配

2.3农业直接补贴对产出的促进机制

2.4农业直接补贴对环境的影响

2.5本章小结

3理论分析框架

3.1农户产出和消费决策模型

3.2农业和非农劳动力投入决策模型

3.3环境效应相关要素投入决策分析

3.4本章小结

4数据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4.1数据来源

4.2指标说明

4.3描述性统计

4.4本章小结

5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

5.1农业直接补贴的农业产量效应

5.2农业直接补贴的农户收入效应

5.3农业直接补贴的农户消费效应

5.4本章小结

6农业直接补贴政策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6.1农业直接补贴对劳动力投入的影响

6.2农业直接补贴对资本投入的影响

6.3农业直接补贴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6.4本章小结

7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环境效应分析

7.1集约边际上农业直接补贴的环境效应

7.2粗放边际上农业直接补贴的环境效应

7.3应对农业直接补贴环境效应:国外经验

7.4本章小结

8结论、建议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政策建议

8.3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政策,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始实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农业纯收入、粮食耕种面积以及化肥农药支出等也同步增加。农业直接补贴是否促进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补贴在中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现有研究已从一些不同角度进行了回答。但关于我国农业直接补贴效应的研究,大多基于宏观数据或微观调查横截面数据,因此缺乏对补贴效应的直接度量,且对于直接补贴是否促进产出,依然是有争议的。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农户产出、消费决策模型和劳动力、资本要素投入决策模型,并运用河南省4市2006-2010年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系统、全面、直接的回答农业直接补贴的效应问题。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模型推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显著促进了农民产量、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因而很好的实现了其增产增收的政策目标。其中,收入不同的群体,其补贴的产出效应是不同的,高收入样本的补贴产出效应是低收入样本的将近10倍。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了农户的总收入、农产品收入和粮食收入,而没有增加农户的非农收入;补贴同时增加了农业劳动的报酬率,这意味着农户从事农业劳动的相对报酬率增加了。农业直接补贴也促进了生活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具有福利效应。⑵在证明农业直接补贴的产出效应后,探讨了产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了农业劳动的相对报酬率,因此补贴后农户增加了农业劳动时间,农业劳动时间的增加带来产出的增加,这是农业直接补贴具有产出效应的直接原因。补贴带来农业劳动时间的增加是以非农劳动时间减少为代价的,而补贴也会使得农户更多的享受闲暇,从而减少总劳动时间。农业劳动与资本支出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伴随着农业劳动的增加,农户资本支出也随农业直接补贴增加了。但资本支出中,种籽支出的消费具有刚性,并不受补贴的影响。农业劳动与农业生产方式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关系,直接补贴并不显著影响机耕面积和机播面积,只对机收面积具有微弱影响。⑶农业直接补贴除了带来增产增收的正效应之外,还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集约和粗放两个边际对补贴的环境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补贴刺激了化肥和农药的过度施用,从而损害了环境,但补贴不存在粗放边际的环境效应,反而使得耕种面积下降了。OECD国家较早意识到不同农业补贴措施的环境效应,并形成了应对策略,对其进行介绍,并对中国农业环境政策提供了建议。⑷通过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效应的全面探讨,肯定了当前补贴政策对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显著作用,也提示了其潜在的环境负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整个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