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以北京市为例
【6h】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重点、难点、创新点

2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测体系及方法

2.1 新型城市化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诉求

2.2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测体系

2.3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测方法的选择

3 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

3.1 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3.2 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数据处理

3.3北京市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结果

4 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影响因子分析

4.1 影响度分析模型

4.2 影响因子诊断

4.3 影响因子变化成因

5 结论、建议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为满足城市新增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医疗、交通、教育等需求,城市对建成区土地的投入及利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是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最直观的反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是新型城市化对于城市土地利用诉求的最佳迎合方式。近年来,国家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建议”相契合。作为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城市,北京市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并科学地提高土地利用绩效不仅对于北京市及周边区域发展,乃至助力推进全国新型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国家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建成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创新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测体系,并在传统TOPSIS评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权重及从新定义的指标贴近度。对北京市14个市区2004-2013年10年间的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进行研究;对影响其发展的影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本研究以北京市为新型城市化进程样板,剖析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评测城市土地利用对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本研究结论表明:北京市土地要素综合利用绩效呈阶段性上升,对于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程度也从“需要提高”等级逐渐上升至“促进”等级。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背景下所制定的“十五”“十一五”战略规划及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对本研究所评测的绩效水平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通过准则层影响度检测结果分析,十年间制约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主要障碍集中在土地要素使用状况上,而土地要素投入水平这一准则层指标位居十年内诊断报告中影响度第二高。所以加强土地要素使用情况并改善土地要素资源的投入水平与结构是提高北京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绩效的关键步骤。从指标层来看,最大的影响因子始终集中在人均道路面积上,而自2009年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影响度也开始彰显。
  本研究政策建议如下:北京市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不应一味地追求土地产出效益,应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生态环境水平,降低单一影响指标对整体的影响,综合协调地利用城市土地,整体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