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非对称特征研究
【6h】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非对称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5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循环与永久机制转换的MS-UC模型

2.1 状态空间模型及相关概念

2.2 MS-UC模型思想体系及公式表现

2.3 MS-UC模型的估计方法

2.4 模型求解框架

3 实证结果

3.1 数据说明

3.2 模型形式的选择

3.3 MS-UC模型的估计结果

3.4 脉冲响应函数与经济增长效应

3.5 不同阶段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

4 稳健性检验

4.1 样本选取及模型选择

4.2 经济增长阶段划分

4.3 脉冲响应函数及经济增长效应

4.4 稳健性检验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稳健性检验(美国数据)补充图表

展开▼

摘要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等现实,为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非对称特征、厘清经济在各个阶段间的转换方式及其内在演化机理,同时找出各个阶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特征并合理分析其实施效果,本文首先使用信息准则、LR检验和残差的Q检验确定能够拟合中国真实GDP季度增长率数据的最优模型为三个永久机制转换的MS-UC模型,由此说明结构变化导致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非对称特征,且这种非对称特征主要体现在各个阶段下冲击项方差、状态转移概率、漂移项以及变量系数的不同。其次,利用MS-UC模型相关变量的估计结果得知,中国经济增长可以划分为与供需管理经济政策相关的三个阶段:1992年第2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的高速增长期、2007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的增长换挡期以及2011年第4季度至今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再次,通过公式变换将MS-UC模型简化为ARIMA模型后,利用各阶段隐含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经济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可知:在供给管理为主的阶段,政策冲击具有显著的长期增长效应;而在需求管理为主的阶段,政策冲击以短期增长效应为主。最后,为进一步说明 MS-UC模型对金融经济时间序列数据的适用性以及从供需管理角度出发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效应特征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本文以同样实施过供给管理改革的美国的相关经济数据作为稳健性检验基础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类似结论。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实及合理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