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研究
【6h】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分析框架

2.4 研究准备

2.5 本章小结

3 本研究所选文本描述

3.1 文本的选择

3.2 文本的特征

3.3 文本的内容

3.4 本章小结

4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产生

4.1 话语产生的特征

4.2 话语产生的动力

4.3 话语产生的形式

4.4 本章小结

5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

5.1 话语扩散的方式

5.2 话语扩散的要素

5.3 话语扩散的水平

5.4 本章小结

6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接收

6.1 话语接收的方式

6.2 话语接收的意愿

6.3 意愿的影响因素

6.4 本章小结

7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评价

7.1 评价指标

7.2 模型构建

7.3 实证测度

7.4 本章小结

8 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提升

8.1 改善话语产生环境

8.2 优化话语扩散机制

8.3 营造话语接收氛围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实践调查问卷

附录3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4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调研访谈提纲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征地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面对频发的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政府的防备和戒备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针对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尚未发现研究者涉足。地方政府在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发布了哪些话语,这些话语如何产生和扩散,群众是否愿意接收,话语的有效性是否对防范效果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为更深入地研究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本文运用Norman 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框架,从话语的文本、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展开具体研究,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产生、扩散、接收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工作的落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全文共九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研究基础;第三章是本研究所选文本描述;第四章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产生;第五章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第六章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接收;第七章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评价;第八章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提升;第九章是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话语产生的结论: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产生,其实质是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互动关系的体现,政府主导、媒介推动和公众参与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产生的特征。重大事件的推动、大众媒介的推动、政治专家的推动和舆论环境的推动,共同构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产生的动力,政策文本是话语产生的主要形式。
  (2)话语扩散的结论:集中扩散、分散扩散和混合扩散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的主要方式,话语内容、扩散主体、扩散载体、扩散路径和扩散功能,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的基本要素。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水平的综合评价等级为满意和一般两种情况,综合评价等级为满意则说明地方政府在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过程中举措得当,话语扩散工作的推行能够认真落实到位;综合评价等级为一般则说明地方政府在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扩散过程中工作有待改进,话语扩散工作需要显著提升。
  (3)话语接收的结论:电脑、手机、电视、广播和报纸是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接收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接收意愿普遍较高,年龄与话语接收意愿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年龄每变化一个层次,话语接收意愿提升4.06%;户口情况与话语接收意愿负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户口情况每变化一个层次,话语接收意愿降低27.95%;受教育程度与话语接收意愿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受教育程度每变化一个层次,话语接收意愿提升5.77%;政治面貌与话语接收意愿正相关,在10%的水平下显著,政治面貌每变化一个层次,话语接收意愿提升1.07%;月收入与话语接收意愿负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月收入每变化一个层次,话语接收意愿降低11.15%。
  (4)话语评价的结论: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产生的有效性与防范效果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话语扩散的有效性与防范效果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话语接收的有效性与防范效果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防范效果与政府公信力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防范效果与政府形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政府公信力与政府形象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
  (5)话语提升的对策:首先,改善话语产生环境,具体从重视文本的科学性、持续明晰防范内容和认真落实信息公开三方面展开。其次,优化话语扩散机制,具体从注重信息公开对称、建立扩散考评机制和建立合理奖励机制三方面展开。第三,营造话语接收氛围,具体从做好信息有效普及、构建话语民主平台和文本规范逻辑清晰三方面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