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定居成本效益分析的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研究——以武汉市汪集街道为例
【6h】

基于定居成本效益分析的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研究——以武汉市汪集街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3研究内容

1.4相关概念

1.5研究对象

1.6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成本效益理论模型

2.1国外小城镇的发展情况和相关研究综述

2.2国内小城镇相关研究综述

2.3大都市郊区小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和成本效益特征

2.4成本-收益理论综述及模型研究

2.5本章小结

3 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及其成本与效益

3.1武汉远郊型小城镇的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

3.2建国后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力的变化历程

3.3武汉远郊型小城镇的定居成本与人口集聚

3.4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成本和效益的相关因素

3.5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测度

3.6本章小结

4 武汉远郊型小城镇的人口集聚能力优化策略

4.1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模式的优化

4.2武汉远郊型小城镇的人口集聚优化措施

4.3武汉远郊型小城镇的适宜人口规模等级体系探究

4.4本章小结

5 基于成本效益的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道案例研究

5.1汪集街道人口集聚能力现状和问题

5.2汪集街道人口集聚的规模效益分析

5.3汪集街道人口集聚能力的提升策略

5.4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创新点

6.3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本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表2. 2015年国内25个大都市的定居成本和收益情况

附表3. 2015年国内23个大都市的城镇和农村收入支出情况

附表4. 2010-2014年部分远郊型小城镇镇区人口变化一览表

附表5. 武汉都市圈中小城镇人口、房价和收入情况一览表

附表6. 武汉远郊型小城镇镇区人口、农民收入和房价一览表(2015年)

附表7. 鄂州市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支情况(单位:元)

附表8. 新洲、江夏和鄂州的远郊型小城镇一产总产值与镇区人口一览表(2014年)

附表9. 国内200个中小城镇城镇人口和农民房价收入比一览表(2015年)

附表10. 新洲区小城镇人口、房价和农民收入数据一览表

附表11. 武汉远郊型小城镇调研情况

附表12. 2017年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流动情况调查问卷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普遍形势下,由于对机会成本过高和个体发展边际收益偏低的现实判断,导致大城市远郊型小城镇极易陷入人口外流、凝聚力降低、发展机会愈加减少和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恶性循环,呈现“灯下黑”现象。2012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一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战略目标,武汉远郊型小城镇应该在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了分析定居成本与收益在大城市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中发挥的作用,探索定居成本在何种范围内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在小城镇定居和发展,本文建立了农业转移人口迁徙的成本收益模型。研究发现定居成本在武汉远郊区农业转移人口迁徙过程中发挥着门槛作用,定居综合净收益对农业转移人口未来定居地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武汉远郊型小城镇受到高成本和低收益的限制,普遍缺乏人口集聚力。本文还对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集聚成本和集聚效应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小城镇人口集聚潜力指数,探索有利于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城镇规模等级体系。通过实地调研,以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道为例,深入分析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缺陷和提升的可能性。最后,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两个角度提出武汉远郊型小城镇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策略,为武汉远郊区探索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根据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以及定居难度和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构建跨行政边界的武汉远郊型小城镇人口规模等级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