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h】

电针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1病例资料

1.1病例来源

1.2病例筛选

2研究方法

2.1分组方法

2.2选穴

2.3针具及仪器选择

2.4操作方法及疗程

3观察内容

3.1临床观察

3.2实验观察

4积分及评定标准

4.1症候积分

4.2头痛程度积分

4.3总体疗效标准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及分析

6.1近期结果统计分析

6.2远期结果统计分析

讨论

1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1.1历史沿革

1.2病因病机

1.3偏头痛与经络的关系

2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2.1偏头痛的病因

2.2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2.3偏头痛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2.4偏头痛的西药治疗

3本方案的治疗思路及其分析

3.1选穴

3.2电针疗法

3.3经穴特异性初探

4临床疗效评判分析

4.1疼痛综合评定分析

4.2 TCD检查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近年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及治疗前后颈颅多普勒脑血流图(TCD)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来初步探讨本经经穴对本经疾病的特异性治疗作用及电针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上从少阳经入手选穴和选用电针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全部70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选穴均为少阳经取穴,对照组选穴为他经取穴,两组均采用LH200H型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5次/周,共治疗四周,并与第八周随访。于治疗的第0、4周分别记录患者在过去四周内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并测定其头痛强度及治疗的第0、4周TCD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以判定近期疗效,并于治疗的第8周随访观察除TCD外的其他各项指标以比较远期疗效。
   结果:经四周治疗后观察统计(近期疗效)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治疗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也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头痛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组头痛改善更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均值(Vm)在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双侧的MCA(Vm),ACA(Vm),VA(Vm)和BA(Vm)均有改善(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较对照组除RPCA(Vm)、RVA(Vm)、LPCA(Vm)、LVA(Vm)外,其余五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四周观察统计(远期疗效)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VA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在发作次数、发作程度、VAS评分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头痛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前(p<0.05),也优于对照组(p<0.05),同自身第四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电针少阳经经穴和他经取穴治疗偏头痛均有效。2.电针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确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疗效要优于他经取穴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3.电针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且少阳经穴组改善更为明显,为电针改善脑血管舒缩及本经经穴对本经疾病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