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子养阴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临床观察
【6h】

三子养阴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临床运用三子养阴汤对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及探讨其对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为三子养阴汤对降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消退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探索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有效方法。
   方法:在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间,选择收集60例已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双侧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提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在原有西药口服治疗的基础上,经中医辨证,从肝肾入手,加用三子养阴汤;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疗程4个月。监测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检查用药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脂(包括TC/TG/LDL-C/HDL-C)、血糖、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并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安全指标。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意义,所有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
   结果:
   1.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患者,女性患者32例,占总样本的53%,男性患者28例,占总样本的47%;<60岁的患者12例,占总样本的20%,≥60岁的患者48例,占总样本的80%。经X2检验,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中年患者与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而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2.对血压的影响: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脉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收缩压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收缩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舒张压与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收缩压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前者对舒张压的影响要小于后者,故对缩小脉压有明显优势。
   3.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三子养阴汤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逆转作用。
   4.对血脂、血糖、血尿酸的影响:两组患者组内比较血脂、血糖、血尿酸治疗前后水平:观察组TC/HDL-C、血糖、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TG/LDL-C水平无差异(P>0.05);对照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TC/HDL-C、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子养阴汤具有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作用,尤其在降低TC、血糖和血尿酸,升高HDL-C方面,效果明显。
   5.对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影响: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效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子养阴汤联合西药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组,疗效突出。
   6.安全性检测: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本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患者多见于老年人。三子养阴汤联合西药口服治疗有明显的降低收缩压、缩小脉压的作用,且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消退作用,亦对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还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三子养阴汤通过对诸多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控制作用,为临床降压、保护内皮结构和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