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6h】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发展趋势

第三节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通货紧缩的理论综述

第一节国外有关通货紧缩的理论综述

一、费雪的通货紧缩理论

二、凯恩斯的通货紧缩理论

三、弗里德曼的通货紧缩理论

四、加利·西林的通货紧缩理论

五、克鲁格曼的通货紧缩理论

六、对国外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国内有关通货紧缩的理论综述

一、生产能力过剩论

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论

三、债务紧缩论

四、对国内通货紧缩理论研究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货紧缩的历史经验分析

第一节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通货紧缩

一、大萧条的历史背景

二、大萧条时期通货紧缩的国内影响

三、大萧条时期通货紧缩的国际影响

四、大萧条时期通货紧缩的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节日本90年代的通货紧缩

一、日本通货紧缩的时代背景

二、日本通货紧缩产生的国内因素

三、日本通货紧缩产生的国外因素

四、日本通货紧缩的治理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亚洲金融危机下的通货紧缩

一、亚洲金融危机下通货紧缩的国际影响

二、亚洲金融危机下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途径

三、世界各国对通货紧缩的治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次贷危机的爆发及扩散

第二节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一、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二、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三、抑制全球贸易发展

四、加剧全球物价水平波动

第三节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对物价稳定的影响

三、对就业的影响

四、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五、对中国通货紧缩风险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通货紧缩风险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本轮通货紧缩的判定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紧缩判断标准的界定

二、本轮通货紧缩的背景分析

三、本轮通货紧缩的判定

四、本轮通货紧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本轮通货紧缩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对本轮通货紧缩成因的定性分析

二、对本轮通货紧缩成因的VAR及脉冲响应分析

三、实证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国治理通货紧缩及通缩过后的政策选择

第一节1998-2003年初中国的通货紧缩及治理经验

一、通货紧缩概况

二、通货紧缩的成因

三、应对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

四、治理通缩政策的经验总结

第二节中国应对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

一、通胀预期的现状

二、通胀预期产生的原因

三、应对通胀预期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一场国际性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原有运行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从2008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压力逐渐增强,至2009年2月通缩态势已经明朗,季节调整后的月度CPI同比增长率从2009年2月起至2009年10月连续9个月负增长,出现轻度通货紧缩。在此阶段,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体中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深层次结构矛盾凸显。为应对此次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中国政府从2008年11月起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中国经济在2009年底成功走出了通缩阴影,实体经济开始复苏,物价水平稳步回升,资产价格不断膨胀,通胀预期开始增强,但并未进入现实的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在中国是新生事物,中国改革开放后真正经历的一次通货紧缩发生在1998-2003年初,与本轮通货紧缩相似,导火索都是外部冲击,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轮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对国内外以往发生的通货紧缩进行经验分析,探讨应对策略。但本文并未局限于对通货紧缩的研究,而是针对后危机时代通货紧缩压力消退而通胀预期逐渐增强的特殊时期,为政府宏观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