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研究——以《明儒学案》为中心
【6h】

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研究——以《明儒学案》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学术”、“学术史”、“学术史思想”概念的界定

四、黄宗羲的两部学案和对《明儒学案》的哲学史定位

五、黄宗羲学术史思想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关系

六、《明儒学案》的历史贡献

第一章 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渊源

一、先秦时期学术史研究

二、汉至唐代的学术史研究

三、宋明至清初的学术史研究

第二节 学术背景

一、宋明理学的发展与繁荣

二、经世思潮之兴起

第三节 主观因素

一、遗老情怀和学者精神

二、史学方面的深厚造诣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黄宗羲学史规律论

第一节 “一本万殊”的学术史规律论

一、“一本万殊”学术史规律论的提出及其认识论依据

二、以儒学为学术正宗,以儒学范围内不同学说为“万殊”之学

三、“万殊总归一致”——主张儒学不同学说之融合贯通

第二节 儒家道统思想

一、儒家道统思想渊源

二、黄宗羲的儒家道统思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黄宗羲学术史方法论

第一节 网罗资料,认真筛选

一、展现学者生平行事,示其人格风貌

二、筛选学者著述原集,还原其学术本然面貌

第二节 提炼与概括学者学术宗旨

一、对宗旨与自得的提倡

二、揭示学者学术宗旨

三、以客观和主观的形式印证所揭示之宗旨

第三节 立学案以示学派

第四节 追溯学术源流,把握学术发展动态

一、揭示不同学者之间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揭示同一学者自身学术思想之演变

第五节 评价学派与学者学术思想

一、宏观领域对学派整体学术思想进行评价

二、在微观领域对学者个人学术思想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宗羲的明代理学史思想

第一节 明初理学,以朱学为大宗

一、崇仁、河东等学派与诸儒“一禀宋人成说”

二、白沙之学开明代心学之端

第二节 明代中期阳明心学产生及尔后王门后学之发展

一、阳明心学之产生与发展

二、王门后学之发展

第三节 甘泉学派与王门学派各立宗旨

一、王、湛两家,各立宗旨

二、湛氏学者或调停王、湛两家,或对阳明学发难

第四节 明代中后期无派系归属的诸儒思想及学行

一、罗钦顺、王廷相等人的理学思想

二、以程朱为的之诸儡对阳明学的发难

三、明代后期诸儡的忠义之举和入禅之风

第五节 明末的东林学派和刘宗周之学

一、为东林学派正名

二、东林学派对阳明学的批判、调和与实学之风

三、刘宗周之学,醇乎其醇

第六节 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

一、立阳明心学为圣学

二、为阳明学辨儒、释

三、为王门四句教辩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的省思

第一节 积极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对《宋元学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能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之建构提供借鉴

三、对当代研究明代理学思想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节 不足之处

一、门户之见犹存

二、主观评述比重偏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以往学界对黄宗羲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其在哲学、政治、历史、经济以及文学领域中的贡献,而对作为其在哲学和史学交叉领域的学术史思想研究则相对薄弱。可以说,黄宗羲的学术史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学术史研究的理论高度,是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前史”和内在环节,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以《明儒学案》为中心的黄宗羲学术史思想,是在黄宗羲继以往学术史研究渊源,以特定的题材为研究对象,以特殊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客观背景,以主观因素为内在动力等多方面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理论产物。其主要体现为黄宗羲对宏观领域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黄宗羲治学术史的指导性原则和黄宗羲在具体层面对明代理学的总结等三个方面。
  本文的主体部分围绕黄宗羲学术史思想的形成、黄宗羲学术史规律论、黄宗羲学术史方法论、黄宗羲的明代理学史思想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学术史思想的成因,及其在宏观层面、指导方法层面和具体层面的实质内涵,在展示其学术史思想原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省思其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进而为今后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