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文化宗教相遇与对话法则的多维探寻——潘尼卡宗教对话理论述析
【6h】

跨文化宗教相遇与对话法则的多维探寻——潘尼卡宗教对话理论述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

四、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宗教相遇与对话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全球化加速了宗教交流的深层交锋

一、当代经济贸易发展激活了世界宗教板块碰撞

二、全球化背景下广泛的文化交流触动了宗教深层交锋

三、当代政治宗教一体化使宗教无法置身于外

第二节 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宗教对话的必要性

二、宗教对话的可能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宗教对话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对宗教本质的解释学理解

一、地理学模型

二、物理学模型

三、几何学模型

四、人类学模型

五、神秘主义模型

第二节 潘尼卡宗教对话的方法论前提

一、辩证的对话

二、对话的对话

第三节 宗教对话的实质

一、从理论的对话走向人的对话

二、真正的对话最后是一种默观状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宗教对话的主要法则

第一节 对待宗教的三种态度

一、一元论

二、二元论

三、不二论

第二节 不同宗教对话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与保罗·尼特宗教对话模式的比较

二、与约翰·希克宗教多元论的比较

三、不同模式在跨文化宗教对话中的碰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宗教对话的乌托邦情怀与现实困境

第一节 潘尼卡宗教对话理论的贡献

一、构架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对话的桥梁

二、探索宇宙—神—人共融的灵性

第二节 宗教对话理论与现实的张力

一、生态智慧

二、跨文化意识

第三节 宗教对话理论的启示

一、用实践检验宗教对话理论的价值

二、宗教对话中不可忽视的“他者”

三、开启全球化宗教对话新思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如今,在全球化视域下,人类文明之间不可避免的彼此相遇和摩擦,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文明核心的宗教,彼此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文明间特别是宗教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
  宗教对话作为当今学界中的一种显学和前沿领域,自从出现那天起,关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大部分人抱着旁观者清的态度来审视这样的一种新型宗教关系理论。一方面是对它长期的质疑与批评;另一方面,宗教对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宗教对话并非乌托邦,各个宗教都有其特殊性,不同宗教都有各自坚守的原则和文化传统,不同的认知会造成种种分歧和误解。“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及其穿越多个传统的人生经验,对于宗教对话理论本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从多维度出发,探寻潘尼卡宗教对话理论法则,以此为基础探讨宗教对话的乌托邦情怀及现实困境。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贸易的发展、文化交流的加强、政治宗教的一体化都为不同文化间宗教的相遇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同时,宗教徒和宗教自身的属性也避免不了彼此之间的对话。潘尼卡对宗教本质的重新认识以及他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宗教对话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阐述了潘尼卡的不二论,并将其与当代神学家保罗·尼特和约翰·希克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不同模式在跨文化宗教碰撞中实施的可行性。最终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起了我们对“宇宙——神——人共融”境界的憧憬和向往,也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走进这种宗教对话的乌托邦情怀所面临的障碍和挑战,从而激励我们继续致力于探索不同的宗教在这个时代如何自我转化、各宗教间如何和谐相处,以更好地服务于世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