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法律视野下的清朝官吏考绩制度
【6h】

法律视野下的清朝官吏考绩制度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清朝官吏考绩制度的立法规范

(一)延续“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法律指导思想

1.“吏为民纲’’是思想渊源

2.“人存政举”是主要作用

3.“皇权至上’’是意识掣肘

(二)《大清律例》的相关规定

1.考绩制度在《大清律例》中的法律渊源

2.考绩制度在《大清律例》的立法目的

3.考绩制度在《大清律例》中的法律规定

(三)《大清会典》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

1.《大清会典》中关于设置考功司与其职能的规定

2.《钦定吏部则例》中关于考绩的规定

3.《江苏省例》中关于考核的规定

二、清朝官吏考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一)清初沿袭明代“考满’’制度

1.制度在清初的具体运用

2.等第划分与奖惩

3.制度的废除过程

(二)清中期“京察’’和“大计”制度

1.制度框架的形成过程

2.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3.考绩的标准、评定和奖惩

(三)清末州县考绩制度

1.清末时局对考绩制度的影响

2.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主要内容

3.清末考绩制度的终结

三、思考与评价

(一)作用及影响

1.法纪严明提高官吏守法效率

2.“礼”“法”融合维护封建统治

3.以“治吏’’为手段以“治民”

(二)特点与局限

1.注重实效的精简考课标准

2.科学划分等第是精择良吏导向

3.“引见’’成为统治者强政治吏手段

4.“首崇满洲”是官吏制度弊端

(三)对现代的启示

1.考绩标准与奖惩并存

2.考绩标准科学、简练

3.考绩依托法律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在介绍清朝官吏考核制度的立法规范的基础上,阐述清朝官吏考绩制度从沿袭明代“考满”制度,到“京察”和“大计”制度,再到州县考绩制度的变革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其考课标准之严格、内容之细化、涉猎之广泛等显著特点,但也受限于“皇权至上”、“首崇满洲”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局限。以史为鉴,纵观清朝考绩制度的立法规范和法制化进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如科学地设置考核内容、严格地统一考核标准、严肃地执行考核程序等。今天,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不同思想文化相互冲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所以,我们仍需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压力,要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继续保改革促发展。这一切都需要建立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高、勤政爱民的干部队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建立科学、契合实际的政绩标准与考核标准。既要淘汰“庸官、懒官和无能之官”,更要选择的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更重要的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科学、优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