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6h】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的确定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回顾

(一)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研究

(二)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四、核心概念

(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

(二)教师队伍建设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激励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 哈尔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结果

(一)哈尔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现状和专业发展情况

(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情况调查

(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状态

五、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影响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分析

(一)国家和地方法规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保障不足

(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欠缺教师激励机制

(三)地方政府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缺乏关注度

二、管理因素分析

(一)领导层对教师队伍采取的管理模式落后

(二)学校缺乏职后培训机制,教师发展空间有限

(三)学校重学生,轻教师

(四)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

三、个人因素分析

(一)教师受雇佣心态严重,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第五章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一、制度层面的策略

(一)完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保障体制

(二)丰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措施

(三)缩小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

二、管理层面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促进管理制度的内化

(二)加强职后培训,为年轻教师提供发展空间

(三)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在学校的地位

(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人员稳定性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优质教师队伍

三、个人层面的策略

(一)关注教师需求,提高职业认同感

(二)转变观念,培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仍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其中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也成为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加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从根本上保障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9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初步掌握哈尔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骨干教师、教师地位与福利待遇较低、学校管理模式落后、缺乏职后培训机制、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欠缺等。
  本文主要从制度、管理、个人三个方面对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制度方面来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方面难以得到公平的待遇,导致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也致使教师各方面权益与公办学校教师差距较大,缺乏工作积极性。从管理方面来看,民办学校的领导多以“独裁式”的模式管理教师队伍,对教师缺乏职后培训,更加关注学生的流失率而忽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从个人方面来看,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工作量大,严重的受雇佣心态导致教师缺乏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同时教师自身缺乏上进心,忽视专业发展,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为了解决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首先在制度层面上,要完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体制;鼓励民办学校丰富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缩小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各方面差距。其次,在管理层面上,学校对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尊重、关注教师发展,为教师提供职后培训,同时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最后,在个人层面上,以多样化的激励手段,满足教师不同层面的需求,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通过转变观念,使教师主动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