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革命与艺术之间——民国艺术家韩乐然研究
【6h】

革命与艺术之间——民国艺术家韩乐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五、文章结构与相关概念

第一章 韩乐然的革命活动

第一节 早期成长经历

第二节 民族主义革命活动(1919—1923)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革命活动(1924-1937)

第四节 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8-1947)

小结

第二章 韩乐然的艺术生涯

第一节 萌芽时期的绘画自修

第二节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习

第三节 去法国巴黎的艺术深造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宣传与创作

第五节 西北时期的创作活动

小结

第三章 韩乐然艺术作品研究

第一节 自然题材作品

第二节 “大众美术”题材作品

第三节 抗战题材作品

第四节 民族与民俗题材作品

第五节 实用美术作品

小结

第四章 韩乐然的艺术活动

第一节 美术教育活动

第二节 艺术展览

第三节 艺术社团组织

第四节 艺术考古

小结

第五章 韩乐然的艺术观念

第一节 艺术本质论的表述

第二节 艺术表现形式的认知

第三节 艺术观念的阶级视角

第四节 从“进化”视角看待艺术流派

小结

第六章 革命限定中的艺术特质

一、限定中的艺术经历

二、艺术观念中的革命视角

三、艺术创作的政治意图与功用

四、艺术活动服务于政治

五、艺术家身份的政治作用

结论

1. 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第一个左翼美术家

2. 美术教育史上的贡献——建立东北第一个现代体系的美术学校

3. 艺术考古的贡献——开创克孜尔洞窟的考古研究

4. 艺术价值——中西融合的超现实表现

5. 艺术创作的局限性及影响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韩乐然,民国时期的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画家、考古艺术家。一生经历了政治与文化两个领域的活动,在两个领域中皆具历史价值。活动范围涉及政治活动、文化社团、报刊传媒、艺术教育、艺术考古等多个门类的经历,在艺术家之中极具特殊性。
  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韩乐然辗转中国十几个省份和欧洲十个国家从事无产阶级革命,限定与促成了韩乐然身兼多职且热衷于艺术创作与文化活动的经历。革命视域中的艺术活动,不仅与革命活动相辅相成,也凝结了浓重的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倾向。从“青年画会”的建立到“奉天美术专科学校”再到“克孜尔艺术考古”,其艺术活动逐步加深社会性与政治性的关联,艺术活动起到了多重社会性的功能。宏观社会革命的理想与目标主导下,韩乐然的艺术创作致力于反叛动荡的社会现实,超越社会与时代乃至学术的限制;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反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需求与审美,在意识上传递积极向上的战斗精神。以此形成独立于他所在的“表现主义”、欧洲“现代主义”与抗战美术“革命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风格,艺术追求超越学术局限表现社会理想,探索“大众美术”与现代绘画结合的实践方式,表现出融合性的民俗美术风格特征。
  本文结合历史背景,运用社会学、文献学、分类学与图形学结合的方法,经研究得出观点:1.韩乐然是最早确立无产阶级文艺观并进行“大众美术实践”的艺术家;2.艺术活动同时作为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途径,使他成为最早的“左翼美术家”,建立了第一个“左翼美术社团”,建立东北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同时也是沈阳最早的共产党组织的根据地。3.韩乐然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与内容上受到革命活动与艺术观念的限制,其研究价值并非在艺术创新与学术层面的代表性,而是作为艺术家兼有革命贡献与历史价值以及特殊艺术家的典型意义。本研究认为探究个案的特殊经历涉及多个门类艺术活动及其具有多领域的开创性意义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