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松嫩平原最低气温变化与成因分析(1961~2010年)
【6h】

中国松嫩平原最低气温变化与成因分析(1961~2010年)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处理、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3 研究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松嫩平原196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 松嫩平原1960~2010年土地利用分析

3.2 松嫩平原196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松嫩平原1961~2010年气温及再分析气温变化

4.1松嫩平原1961~2010年年平均最低/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4.2松嫩平原1961~2010年再分析最低/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4.3本章小结

第5章 松嫩平原1961~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最低气温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5.1松嫩平原1961~2010年OMR最低/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5.2 各种土地利用对最低气温的影响

5.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最低气温的机制分析

5.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最低气温影响的进一步佐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基于松嫩平原1961~2010年实际观测最低气温数据、再分析最低气温数据(NCEP-R1)、实际地面最低温度数据及2000~2010年MOD11A2夜间地面温度数据,通过结合1960年、1990年和2010年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采用气候倾向率、OMR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松嫩平原近5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最低气温的影响。结果显示:
  1.1960~2010年间,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以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增加;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增加了25181.3 km2;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分别增加了17998.7 km2、10345.3 km2、5574.6 km2。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率最快,分别为1960年的22倍和9倍,其次是耕地。水域面积减少了35921.3 km2,草地面积减少了22694.1 km2,其中水域比草地减少速率快。就持续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占地面积最多,其次是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2.松嫩平原1961~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最高气温和气温日较差有降低的影响趋势,对最低气温有升高的影响趋势,且对最低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最高气温降低的影响程度,对气温日较差降低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可见,土地利用变化对最高气温升高的影响程度不大;是导致最低气温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土地利用变化也是使气温日较差降低的主要原因。
  3.土地利用变化对最低气温的影响结果如下:未利用地>水域>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偏高,当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成未利用地时,将导致最低气温升高;当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成耕地或林地时,将导致最低气温降低,其中,非林地转为林地使最低气温降低最多。
  4.通过对松嫩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夜间地面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变化对最低气温、夜间地面温度及地面最低温度的影响结果基本一致。在未利用地的影响下使温度升温最多,耕地、林地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低,林地表现为最低;其他土地类型转成未利用地使最低气温升高,而转成耕地、林地则降温。

著录项

  • 作者

    邱雪;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 学科 自然地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丽娟,张思冲;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大气温度;
  • 关键词

    最低气温; 土地利用; 气候倾向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