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建筑设计研究
【6h】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建筑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课题相关研究概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基本解析

2.1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的构成要素

2.2 影响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设计的主要因素

2.3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的设计原则

2.4 调研汇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建筑布局设计

3.1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的宏观调控

3.2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的中观架构

3.3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的微观组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建筑环境设计

4.1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宏观环境构架

4.2 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中观环境塑造

4.3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微观环境表达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21世纪初我国大学校园新建扩建的浪潮逐渐落下帷幕,许多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得到许多反馈意见。由于设计周期的压缩、项目投入使用的急迫、系统理论知识的缺乏等一些列因素导致了许多共性的问题。教学区缺乏对寒地气候的有效应对,风貌千篇一律,超大规模的教学空间尺度失真,空旷的空间使人难以感到舒适亲切。一味的追求形象规模,使得教学区失去了大学儒雅的学术气质。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以建立适应寒地气候的大学校园教学区为设计原则,构建符合寒地校园教学区空间本质的设计逻辑,通过对寒地校园教学区建筑布局和建筑环境两个方面,对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文首先以剖析寒地校园研究背景为出发点,明确了研究寒地校园教学区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本文寒地校园教学区的相关概念及研究范畴。在此基础上,解析寒地校园教学区构成要素,发掘研究寒地校园教学区的影响因素,进而确立了适应寒地气候环境、适应教学区分期建设以及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设计原则,并对论文前期的实地调研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在建筑布局方面,首先对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在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对教学区的功能布局、规模大小和位置选择进行研究;其次对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在中观层面上进行架构,对教学区自身的布局方式、形态构成以及核心建筑的位置选择进行研究;最后对寒地大学校园教学区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组织,对教学组团内部的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在建筑环境方面,从宏观构架、中观塑造、微观表达三个递进的层面进行研究。宏观层面结合基地自然条件、校园整体规划结构、建筑布局进行构架;中观层面上针对校前广场景观、滨水区景观、校内核心景观进行研究;微观上通过对步道、绿化、雕塑的设计完善表达环境细节。
  本文以探求根植于寒地的大学校园教学区为出发点,遵循寒地地域制约因素,发掘历史优势特色,从规划布局和环境营造两个层面抓住主要矛盾,逐层深入的优化创作设计,以期为将来寒地校园教学区设计提供一些有贡献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