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极化滤波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6h】

基于极化滤波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

1.2.1 单天线窃听信道

1.2.2 多天线窃听信道

1.3 基于中继的窃听信道

1.4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极化滤波的物理层安全理论基础

2.1 窃听信道模型

2.2 四节点中继窃听信道模型

2.2.1 解码转发

2.2.2 放大转发

2.2.3 协作干扰

2.3 极化滤波基本理论

2.3.1 极化域信号的数学表征

2.3.2 极化滤波的数学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转发干扰联合模式传输机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信号传输过程

3.2.2 安全容量分析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极化滤波的DF-CJ 混合模式传输机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信号传输过程

4.2.2 极化迫零消除干扰

4.2.3 安全容量分析

4.3基于功率分配的安全容量优化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无线通信网络种类不断增多,用户在使用无线通信业务时的安全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无线信道所具有的广播特性,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的恶意用户可以通过窃听的方式截获到所传输的信号。如果传输的信息中涉及商业或者军事领域的重要机密,其结果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物理层安全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为目的而被提出和研究的。
  在物理层安全技术的框架下,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中继窃听信道的物理层安全问题上。在中继窃听信道中,为了提升整个窃听信道网络中的安全性能,发送者会选择通过中继节点转发信息或者协作干扰的方式来提升系统安全性能。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中继节点在转发模式时可能会同时提升窃听者的接收性能,或者在协作干扰模式时,干扰信号也会对合法接收者的接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法用户无法得到较高的安全容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中继窃听信道的安全容量做了深入的研究,对研究主要结果可概括为:
  (1)针对中继窃听信道中,由于中继模式单一所导致的安全容量可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中继节点协作的联合中继传输机制。在所提出的机制中,多个中继节点根据网络环境,分别负责转发和协作干扰工作,从而达到在提升安全容量的目标;
  (2)针对协作干扰信号对合法接受者产生有害影响而使网络安全容量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极化滤波技术的DF-CJ混合传输机制传输机制。在所提出的机制中,中继节点和合法用户接受者能够通过极化滤波技术消除合法接受者端的干扰信号,从而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安全容量。除此之外,通过引入计划天线,一个中继节点可同时具有转发和协作干扰双重功能。该特点能够为安全信息传输提供了更多的传输策略选择,提高了系统对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
  (3)最后,针对所提出的DF-CJ混合传输机制,分析了两阶段信号传输过程,并建立了以安全容量为目标的最优化问题模型,并通过 KKT算法得到了使安全容量最大的功率分配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