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个性特征视角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6h】

基于个性特征视角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工作压力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工作倦怠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3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现状综述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模型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2.1 工作压力理论

2.1.1 工作压力的定义

2.1.2 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模型

2.1.3 工作压力影响

2.2 工作倦怠相关理论

2.2.1 工作倦怠的概念

2.2.2 工作倦怠的案例分析

2.3 个性特征相关理论

2.3.1 个性的定义

2.3.2 工作倦怠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2.3.3 乐观情绪变量

2.3.4 应对方式

2.4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模型构建

2.4.1 工作压力维度

2.4.2 工作倦怠维度

2.4.3 调节变量维度

2.4.4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

2.4.5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理论模型

2.5 提出研究假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证研究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1.1 问卷组成

3.1.2 问卷设计与发放

3.1.3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2 样本选择

3.3预调查和正式调查

3.3.1 预调查和问卷的检验

3.3.2 正式调查和问卷回收

3.4 多元回归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相关分析

3.4.3 多元回归分析

3.4.4 调节效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果分析和管理建议

4.1 结果分析和假设检验

4.2 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建议

4.2.1 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

4.2.2 提高对工作倦怠的认知和应对水平

4.2.3 从个性特征角度的管理建议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员工工作压力现象及工作压力引发的后果日益受到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重视。媒体上关于华为公司、富士康公司等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报道,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前职业群体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带来的结果变量,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效能感三个维度。工作倦怠现象对个人和组织的绩效都有很大阻碍,所以有很多关于降低倦怠策略的研究。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文献,可以发现:研究个体角度的变量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关系的调节的情况较少。所以,本文将从个体角度选取乐观情绪变量和应对方式变量作为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关系的调节变量进行研究。
  本文以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四个部分:工作压力调查部分、工作倦怠调查部分、乐观情绪调查部分、应对方式调查部分。研究样本将选取90后员工中的一部分,选择原因有两点:一、很多研究发现新入职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水平很高,90后员工属于这一群体,适合进行研究;二、本文研究者的高中、本科同学属于90后员工这一群体,对这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数据搜集的可行性较高。数据搜集完成后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一部分90后员工的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程度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需要组织和个人予以重视并加以干预;乐观情绪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乐观、自信的员工在同等条件下,工作压力引起的工作倦怠水平较低;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较消极应对更能降低工作压力引起的工作倦怠水平。因此,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本人应共同努力,将心理培训、辅导与个人学习结合起来,调整个人的心态,努力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特点,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去应对难度大的工作,为员工从个人层面消除压力源、降低工作倦怠水平提供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