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观察
【6h】

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1.临床资料

2.诊疗标准

2.1中西医诊断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2.2病例选择标准

2.2.1病例纳入标准

2.2.2病例排除标准

2.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3.1疗效评价

2.3.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2.3.3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2.3.4安全性评价标准

2.3.5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临床分组

3.2治疗方案

3.2.1试验组

3.2.2对照组

3.2.3疗程

3.3观察指标及检测项目

3.3.1安全性观察

3.3.2疗效性观察

3.3.3终止或者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

4.结果

4.1总疗效

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积分比较

4.3不良反应比较

讨 论

1.现代医学对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感冒的认识

3.荆防败毒散的立方依据

4.荆防败毒散的组方分析

5.荆防败毒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6.荆防败毒散的作用机制探讨

6.1解热镇痛作用

6.2止咳祛痰作用

6.3抗炎,抗过敏

6.4抗菌作用

6.5机体免疫调节作用

6.6抗肿瘤作用

结 语

参考文献

综 述 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1.辩证分型论治

1.1分型

1.2治疗原则及方法

2.专访专药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4.中医其他治疗

4.1中成药治疗

4.2灸法火罐及推拿,按摩治疗

4.3药膳治疗

4.4中药敷贴治疗

5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临床以起病急,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等为主要症状,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变稠,少数有发热,乏力,严重时声嘶,说话困难等症。西药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以其对该病独特的理论认识以及中药随证组方,加减运用灵活,药毒副作用小,且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荆防败毒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寒表证)的疗效,并进一步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荆防败毒散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符合西医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48例,均为2007年10月-2008年9月间在湖北省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中医辨证均为感冒风寒表证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比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试验组予以荆防败毒散,随症加减。基本方: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0g,独活10g,茯苓10g,川芎10g,柴胡10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6g。本方可随症加减应用:如咳痰不明显,只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或再加苏叶,有一定效果;如外寒症状明显加麻黄、桂枝;夹气滞者,加香附,紫苏梗。又兼里热,出现咽痛、扁桃体红肿、舌尖红、口干等症者,可去独活、川芎,加入银花、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以解表清里同治。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对照组予以西药泰诺,口服,每次一颗,每6小时一次。嘱患者服药期间停用其他所有药物,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避免过劳及进食过量,保持良好心态。两组疗程均为3天,完成疗程后评定其疗效。 疗效标准: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但需<95%);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主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但需<70%);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低或反而升高,主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 1.试验组中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0.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两组症状都有明显的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 本课题研究提示荆防败毒散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药,安全性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小于西药,具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荆防败毒散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解热镇痛,止咳祛痰,抗炎,抗过敏,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项作用来体现的。因此值得被广泛推广,发挥中医药优势,更好的为我国健康卫生事业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