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政策完善——以黑龙江省为例
【6h】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政策完善——以黑龙江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粮食主产区

2.1.2 产粮大县

2.1.3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2.2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内涵

2.2.1 目的与性质

2.2.2 原则与对象

2.2.3 测算标准及方式

2.2.4 框架体系及管理与监督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弱质理论

2.3.2 正外部性理论

2.3.3 反哺农业理论

3 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

3.1 历年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对比分析

3.2 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实施现状

3.2.1 实施的规模现状

3.2.2 实施的结构现状

3.3 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实施现状

3.3.1 实施的规模现状

3.3.2 实施的结构现状

4 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经济影响分析

4.1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4.1.1 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

4.1.2 加快了粮食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4.1.3 提高了地方政府引导及农户种粮积极性

4.2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4.2.1 缓解财政压力

4.2.2 促进地方经济平衡发展

4.3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5 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绩效分析

5.1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绩效分析方法的选择

5.1.1 相关分析

5.1.2 因子分析

5.1.3 聚类分析

5.2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绩效分析

5.2.1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

5.2.2 数据来源与指标变量

5.2.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 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局限性分析

6.1 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低

6.2 政策本身存在的不足

6.3 政策效果弱化

7 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7.1 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思路

7.1.1 完善奖励政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7.1.2 完善奖励政策的目标与考核指标

7.1.3 完善奖励政策的方式与路径及标准

7.2 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对策建议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以刺激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到目前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却很低。2005年起,为了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实施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至今已实施了十年,实施的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局限性及政策完善。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粮食政策及实施效果的评价、粮食主产区补偿利益和奖励大县及奖励政策等三方面研究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阐述了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基于粮食弱质性、粮食产业的正外部性和工业反哺农业伦等基本理论,分析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同时从奖励目的、原则、对象、标准、管理与监督五个方面阐述了奖励政策的内涵,并对历年的奖励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再次,以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为研究对象,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常规产粮大县和超级产粮大县实施的现状;接着,以黑龙江省的60个产粮大县和2个非产粮大县为对象,分析了奖励政策对粮食生产、地方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正面影响作用。
  接着,采用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三个模型对黑龙江省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奖励资金与各变量间有着显著性的关系;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对农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促进作用,其得分系数依次为0.197、0.171和0.125;黑龙江省综合指标得分位列前五的县市分别是富锦、嫩江、讷河、龙江和五常,其得分依次是6.13、5.60、5.41、4.33和4.31分。经过模型分析,发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存在着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低、奖励政策完善程度不足和政策效果弱化的局限性。最后,基于对奖励政策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奖励政策的思路和对策建议。完善奖励政策的奖励原则、奖励对象、奖励标准、奖励因素及权重和政策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平衡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