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6h】

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立题背景

1.2 鲜切果蔬的研究发展现状

1.2.1 鲜切果蔬概述

1.2.2 鲜切果蔬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影响鲜切果蔬贮藏品质的主要因素

1.4 鲜切果蔬保鲜技术

1.4.1 低温冷链保鲜

1.4.2 化学保鲜

1.4.3 物理保鲜

1.4.4 涂膜保鲜

1.4.5 新型保鲜

1.5 鲜切果蔬包装材料研究进展

1.5.1 鲜切果蔬包装材料要求

1.5.2 鲜切果蔬包装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2.2.2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2.2.3 复配保鲜剂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2.2.4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青椒的影响

3.1.1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青椒失重率的影晌

3.1.2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青椒感官品质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青椒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青椒菌落总数的影响

3.2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油豆角失重率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油豆角感官品质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油豆角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清洗剂对鲜切油豆角菌落总数的影响

3.3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的影响

3.3.1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失重率的影晌

3.3.2 不同浓度保鲜剂对鲜切青椒感官品质的影晌

3.3.3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维生素C含量的影晌

3.3.5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的影晌

3.4.1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失重率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感官品质的影响

3.4.3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叶绿素的影响

3.4.4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维生素C的影响

3.4.5 不同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晌

3.5 复配保鲜剂对鲜切青椒的影响

3.5.1 鲜切青椒保鲜正交试验

3.5.2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失重率的影响

3.5.3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青椒感官品质的影响

3.5.4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叶绿素的影响

3.5.5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青椒维生素C的影响

3.5.6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青椒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6 复配保鲜剂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3.6.1 鲜切油豆角保鲜正交试验

3.6.2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失重率的影响

3.6.3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感官品质的影响

3.6.4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叶绿素的影响

3.6.5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维生素C的影响

3.6.6 不同配方保鲜剂对鲜切油豆角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7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的影响

3.7.1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失重率的影响

3.7.2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感官品质的影响

3.7.3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叶绿素的影响

3.7.4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维生素C的影响

3.7.5 不同包装和贮藏瀑度对鲜切青椒多酚氧化酶的影响

3.7.6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丙二醛含量的影晌

3.8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的影响

3.8.1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失重率的影响

3.8.2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感官品质的影响

3.8.3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叶绿素的影响

3.8.4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维生素C的影晌

3.8.5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8.6 不同包装和贮藏温度对鲜切油豆角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清洗剂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保鲜效果的影响

4.2 不同保鲜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保鲜效果的影响

4.3 不同包装材料和贮藏温度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保鲜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青椒(牛角椒)和东北油豆角为原料,研究开发了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保鲜技术,分别研究了不同清洗剂、不同保鲜剂、不同贮藏温度及不同的包材对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测定的主要指标有: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的叶绿素含量、多酚氧化酶含量、褐变度、失重率、维生素C含量、菌落总数、丙二醛含量等;确定了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保鲜加工关键步骤,为青椒和油豆角的加工和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剂——柠檬酸溶液、NaClO溶液、ClO2溶液、蒸馏水对鲜切青椒、鲜切油豆角进行清洗,结果表明:ClO2溶液的清洗效果最好,经ClO2溶液处理的鲜切青椒和油豆角的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其它处理组,而且其丙二醛(MDA)含量和呼吸强度低于其它处理组。整体来看,ClO2溶液清洗剂的清洗效果最好,ClO2的浓度的最佳值为100mg/L。
  2.分别采用不同的保鲜剂——抗坏血酸、植酸和壳聚糖三种保鲜剂,以蒸馏水为参照组,对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进行单因素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1)在鲜切青椒保鲜剂单因素试验中,抗坏血酸的最佳浓度为0.20%,植酸的最佳浓度为0.25%,壳聚糖的最佳浓度为1.0%,他们均可以有效抑制鲜切青椒品质劣变。复配保鲜剂正交试验可以得出:鲜切青椒的最佳保鲜剂由浓度为1.0%的壳聚糖溶液、0.25%抗坏血酸溶液和0.25%植酸溶液组成,其主要影响顺序为抗坏血酸>植酸>壳聚糖。
  (2)在鲜切油豆角保鲜剂单因素试验中,抗坏血酸的最佳浓度为0.25%,植酸的最佳浓度为0.25%,壳聚糖的最佳浓度为1.0%,三种保鲜剂均可保证鲜切油豆角在贮藏期间良好的感官品质。复配保鲜剂正交试验得出:鲜切油豆角的最佳保鲜剂由浓度为1.0%的壳聚糖溶液、0.30%抗坏血酸溶液和0.30%植酸溶液组成,其主要影响顺序为抗坏血酸>植酸>壳聚糖。
  (3)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鲜切青椒和油豆角的复配保鲜剂,所得到的复配保鲜剂可以有效抑制其多酚氧化酶活性,减缓叶绿素和维生素C分解的速度,更好的保持其感官品质,延长货架期。
  3.分别采用不同贮藏温度(4℃、10℃和室温20℃)和不同的包装材料(聚乙烯包装袋、托盘覆聚氯乙烯保鲜膜和微孔保鲜袋)对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分别进行贮藏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采用相同包装材料时,贮藏温度为4℃时,鲜切青椒和油豆角均可保持较好感官品质,其失重率、多酚氧化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小于其他温度下相应的测量含量,叶绿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组,所以,当贮藏温度为4℃时,贮藏效果最好。并且相同温度下,采用的微孔包装袋的保鲜效果最好,该组实验对于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的水分和颜色的保持效果优于其组,而且萎蔫、长斑点、腐烂程度比其他组低,其各项指标优于均聚乙烯包装袋和托盘覆聚氯乙烯保鲜膜,所以微孔包装袋适宜作为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的保鲜袋。所以能够得出,鲜切青椒和鲜切油豆角采用微孔包装袋的保鲜效果最好,且在4℃温度下贮藏,可以有效延长鲜切果蔬的货架期,鲜切青椒的货架期可长达13天,鲜切油豆角的货架期可达10天。

著录项

  • 作者

    闫怡;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 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秀玲;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果蔬加工与保藏;
  • 关键词

    青椒; 油豆角; 加工工艺; 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