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分区综合模式应用研究
【6h】

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分区综合模式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1.3.1控制灌溉的内涵

1.3.2分区的原则和指标

1.3.3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方法

2.2.1分区方法

2.2.2节水量的统计

2.2.3增产量的统计

2.3计算公式

2.3.1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2.3.2 0-1数据系统聚类

3结果与分析

3.1分区结果确定

3.1.1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3.1.2推广综合评价

3.1.3聚类结果

3.1.4分区结果修正

3.1.5分区合理性分析

3.2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

3.2.2三江平原区(Ⅱ区)综合模式

3.2.3老爷岭山地区(Ⅲ区)综合模式

3.2.4松嫩东部平原区和张广财岭山地区(Ⅳ区)综合模式

3.2.5大小兴安岭山地区(Ⅴ区)综合模式

3.3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3.3.1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的影响

3.3.2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讨论

4.1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田节水效果的影响

4.2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应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16年,黑龙江省水田面积达到401万hm2,水田灌溉用水量达到305.83亿m3,约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7%,约占社会总用水量的87%,约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3%。因此,水田节水是全省农业节水的重点。 本文在调查分析我省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水田自然情况、农田灌溉现状和农业生产对灌溉发展的要求等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合开展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示范的34个灌溉试验站数据,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黑龙江省80个县(市)进行聚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得到的分区结果,按照各分区的特性,提出五个分区的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综合模式;通过在各分区内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其节水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制定农业节水灌溉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1、新的分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全省及各区域的地形地貌、活动积温、无霜期、降水量、土壤渗漏量、灌溉定额、社会经济等情况后,形成的最新分区成果,与以往套用水利区划作为分区相比,既能体现各区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区域特性,更能反映出节水灌溉的区域特点。 2、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节水效果。黑龙江省水稻常规灌溉的净定额平均为6000~6750m3/hm2,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后,推广区灌溉净定额平均可达到4500~5250m3/hm2,与常规灌溉相比平均每hm2可节水1500m3以上,节水率为20%~30%。 3、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稻的增产。2014年~2016年控制灌溉累计增产量4.76亿kg,三年平均每hm2增产513.15kg,平均增产幅度6.18%,控制灌溉推广区水稻平均产量达到8776.35kg/hm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