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现状及经营管理技术研究
【6h】

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现状及经营管理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现状

2.1 黑龙江省自然概况

2.2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2.3 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基本情况

2.4 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情况

2.4.1 建设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本章小结

3 生物防火林带阻火特性

3.1 生物防火原理

3.1.1 不同生物燃烧性的差异

3.1.2 生物改善火环境,提高阻火性能

3.1.3 利用物种相克现象阻火

3.1.4 利用生物某些特性进行防火

3.2 影响生物防火林带阻火性的因素

3.2.1 防火树种对生物防火林带阻火性影响

3.2.2 林带结构对生物防火林带阻火性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理技术

4.1 防火林带郁闭前的经营

4.1.1 促进生长

4.1.2 补植补播

4.1.3 林农副间作

4.1.4 采用临时阻火措施

4.2 防火林带郁闭后的经营

4.2.1 合理整枝

4.2.2 清除可燃物,改善卫生状况

4.2.3 抚育间伐,伐掉濒死木和非目的树木,改善生长发育环境

4.3 防火林带成熟后的经营

4.3.1 清除防火林带内枯落物

4.3.2 引种难燃灌木,药用植物、耐火经济作用

4.3.3 人工促进更新

4.4 生物防火林带更新复壮技术

4.4.1 更新时间

4.4.2 更新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理示范区及效益评估

5.1 示范区建设

5.1.1 示范区基本情况

5.1.2 示范区规划

5.1.3 示范区功能

5.1.4 示范区管理

5.2 生物防火林带效益综合评估

5.2.1 生物防火林带阻火能力的综合评估

5.2.2 增加经济效益

5.2.3 改善生态环境

5.2.4 开创森林防火崭新局面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声明

展开▼

摘要

生物防火林带是指以高大耐火乔木为主体的防护林带,是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燃烧性、抗火性和耐火性存在差异的特性,通过选择抗火、耐火的树种等生物建立防火林带,并不断调整林分组成和结构,提高生物群落的阻火能力来阻火灭火的,是阻截地表火蔓延、防止形成树冠火的有效措施。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包括了生物防火林带规划、设计、营建以及抚育、经营管理等方面。
  介绍了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规划建设现状,阐明了生物防火的原理、生物防火林带阻隔林火的特性和林带结构对生物防火林带阻火性的影响,着重论述了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理技术。在生物防火林带不周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抚育管理,阻火性能衰竭后的更新、复壮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技术和方法。
  主要采用了调查访问法、野外调查试验法、实地营造试验法、综合评判法和模拟试验方法,对黑龙江省生物防火林带规划建设现状、经营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对于改建型生物防火林带和部分培育提高型生物防火林带,在郁闭前,采用补种补植等措施。对郁闭度低于0.7,林带密度小于3000~3600株/公顷的林带,均应选择大苗壮苗进行补植,以便林分早日郁闭,提高阻火能力;生物防火林带郁闭后,采用合理整枝、改善卫生状况、抚育间伐等措施,抑制阳性杂草的滋生,减少树冠火发生、降低火险;生物防火林带成熟后,阻火性能逐步下降。应该采用清除可燃物,引种难以燃烧的下木、经济作物以及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维持防火林带的阻火功能。
  各种树木阻火性能指标有很大差异,黑龙江省主要树种构成的生物防火林带的自然更新年限为:落叶松40~50年,水曲柳20~30年,山杨20~30年,稠李20年;生物防火林带的更新措施有重新营造、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无性更新有性更新和树种更替等。更新方式可以采用植苗、萌芽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生物防火林带在防火的同时,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