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象牙违法案例分析及市场整肃措施研究
【6h】

中国象牙违法案例分析及市场整肃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象牙违法案例的统计与分析

2.1 统计资料的来源

2.2 统计资料的搜集

2.3 统计资料的筛选

2.4 相关数据的处理

3 境内外发生的象牙违法案例

3.1 境外报道的象牙违法案例

3.1.1 全球查获的象牙违法案例数量

3.1.2 全球罚没的非法象牙数量

3.1.3 全球走私象牙的主要来源地和主要目的地

3.2 境内公开报道的象牙违法案例

3.2.1 境内发生象牙违法案件的主要类型

3.2.2 象牙违法案例的查处与政府的职能部门

3.2.3 象牙违法案件与主要的涉案主体

3.2.4 违法案件中涉及的象牙原牙及象牙制品

3.2.5 境内各地查获的象牙违法案例

3.3 境内公开报道的象牙走私案例

3.3.1 境内报道象牙走私案例的年度统计

3.3.2 象牙走私的主要方式

3.3.3 象牙走私的出境和入境

3.3.4 走私入境象牙的输出地及涉案物品类型

4 中国国内象牙市场整肃措施初探

4.1 查禁走私是遏制象牙违法活动最有效的措施

4.1.1 把住海关货运渠道,降低大案要案发生的可能性

4.1.2 联合各方力量,严格控制“客带货”的走私行为

4.1.3 加强邮路监管,减少邮运走私案件的发生

4.2 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4.3 鼓励举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4.4 加大标记化管理力度,净化国内象牙市场

4.5 加强部门协作,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力度

4.6 科学发展中国牙雕行业

4.6.1 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有选择地扶持重点企业优先发展

4.6.2 正确处理罚没象牙,使其物尽其用

4.6.3 规范国内象牙市场,争取国际合法象牙原料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象牙雕刻在我国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千年的发展使中国牙雕不仅积累了精湛的技艺,更升华成为中华古老的民族文化,目前北京牙雕和广州牙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1989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七届缔约国大会将非洲象种群升为附录Ⅰ后,包括象牙在内的国际象及象制品的商业性贸易就被全面禁止。我国于1981年加入该公约,1991年开始执行CITES关于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禁贸令,此后,我国从未进口任何合法象牙原料。随着国内库存象牙原料的日益枯竭,我国的象牙加工业逐渐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1997年,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的前提下,CITES第十届缔约国大会将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非洲象种群降为附录Ⅱ,并通过了将这三国由政府控制的总共不超过60吨的非洲象牙试验性地一次性单向出口到日本的决定,日本于1999年4月顺利获得禁贸后的首批国际合法象牙,总计为49576.56kg。此后,CITES分别于2002的第十二届和2007年的第十四届缔约国大会,同意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四国一次性单向出口一定数量的生象牙,其中2002年为60吨。CITES有条件地解禁象牙国际贸易的决定无疑给我国的象牙加工业带来了一线曙光,争取有限的国际合法象牙原料成为传承和发展我国牙雕艺术新的希望。
  我国从2000年起试行象牙标记化管理,2004年5月1日开始推行象牙原料及其制品的双重强制性标记化管理模式。尽管我国履行CITES公约的总体情况得了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由于象牙走私等违法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甚至处在受制裁的边缘。我国还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大的象牙走私目的国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声誉,也成为我国争取国际合法象牙原料进口的障碍。本文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搜集近年来境内外媒体公开报道的象牙违法案例,并从象牙违法案件的性质、案发时间、地点、查获部门以及非法象牙的来源、目的地、涉案人员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反映中国象牙违法活动的现状,为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象牙管理提供确实依据。同时总结各类案件的发生规律,结合此间国际国内相关政策及形势,初步探讨了相应的整肃措施,以便有关部门更好地打击象牙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我国的履约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