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移情之流变及其批判——从现象学反思利普斯的移情说
【6h】

移情之流变及其批判——从现象学反思利普斯的移情说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导 论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略览

三、逻辑的和历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利普斯移情说的渊源与内涵

一、移情的内涵与其源头追溯

二、利普斯移情理论的心理学美学起点

三、利普斯审美移情论的社会学延伸

四、利普斯“移情说”的整体性特征及其浪漫主义血脉

第二章胡塞尔的移情理论

一、从先验自我学层面探讨移情

二、在发生现象学语境下谈论移情

三、胡塞尔之“移情”与利普斯“移情说”比较

第三章海德格尔对利普斯移情说的批判

一、海德格尔批判“移情方式”

二、海德格尔对“移情说”批判的影响

第四章舍勒在同感现象学考察下对移情进行批判

一、舍勒对同感的现象学考察

二、舍勒对移情理论内在矛盾的批判

三、从同一感(Einsfulung)反思移情(Einfuhlung)

四、从同情(Mitgefuhle,feeling with)反思移情(Einfuhlung,feelingin)

第五章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对移情的批判之比较及其意义与展望

参考注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现象学反思利普斯的移情说,分析了移情之流变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文章指出,近代西方哲学主要是在伦理学论域探讨“同情”问题。但到19世纪,在浪漫主义与心理主义浪潮的鼓动下,利普斯以“移情”代替“同情”,扩展了情感阐释的触角。他从哲学的角度构想“移情”,以此为基点,首先用“移情”解释美学问题,进而在社会学领域用“移情”来解释人们是如何相互分享情感的。20世纪初,现象学兴起,诸现象学大师对浪漫主义与心理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在这一背景下,胡塞尔、海德格尔、舍勒都对利普斯的移情理论有批判性的回应。虽然三者立足于各自不同的哲学构想:胡塞尔侧重在先验认识论层面批判和改造移情,海德格尔从生存哲学反思移情的实质,舍勒则在对共感的现象学分析下批判移情,但他们都试图校正利普斯“移情说”把自我凌驾于他者之上的“唯我论”倾向,而强调他者作为另一个自我不可还原的陌生性、独立性和自在性。同时,诸位现象学大师的努力也提示我们回溯古典法则,遵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式的平衡与和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