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方法
【6h】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于参与式行动研究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

1.2.2 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农村留守儿童

2.1.2 媒介素养

2.1.3 媒介素养教育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参与式行动研究法

2.3.2 深度访谈法

2.3.3 问卷调查法

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参与式行动研究的视角

3.1 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

3.1.1 样本的人口学基本情况

3.1.2 样本媒介使用的基本特征

3.2 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设计

3.3 参与式行动研究的实施情况

3.3.1 制定行动方案

3.3.2 联系实践单位

3.3.3 志愿者准备教学课件

3.3.4 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第4章 参与式行动研究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反思

4.1 参与式行动研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参与”

4.1.1 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效

4.1.2 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3 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因素

4.2 参与式行动研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赋权”意义

4.2.1 参与式行动研究的终极目标——赋权

4.2.2 “赋权”实现中的对接机制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留守儿童媒介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媒介教育实践活动图片

附录C:调研日记摘抄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藩篱之下,许多农民进城后面临就业难、挣钱难、社保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由此,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成熟,却因为亲情的缺失、家长监管的缺少而很容易痴迷电视、网络等媒介,如何培养他们理性、客观地解读媒介信息,合理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和学习服务,以及积极参与媒介的能力是当前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较少,实践活动更少。所以,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发展,更有利于通过参与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表达意识和行动能力,培养合格公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以笔者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明阳中学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为基础,运用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参与式行动法、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方法,反思了参与式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研究结论认为:(1)在媒介素养教育课堂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赏识教育法、参与式教学法等,辅助奖励、微笑等手段,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媒介素养教育目的。(2)参与的最终目的是赋权,可以通过扩大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范围,充分发挥参与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实行多元的组织方式来提高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水平,达到赋权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