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现象学观念下的建筑创作策略与方法探研
【6h】

建筑现象学观念下的建筑创作策略与方法探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和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2 研究对象

1.2.1 建筑现象学观念

1.2.2 建筑创作策略

1.2.3 当代建筑创作实例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价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4.3 研究框架

2.从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

2.1 哲学中的现象学思想

2.1.1 现象学概述

2.1.2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1.3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2.2 建筑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2.2.1 建筑学与现象学的学科关系

2.2.2 现象学与建筑学的师承关系

2.3 建筑现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2.3.1 建筑场所现象学——受海德格尔“此在”影响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2.3.2 建筑知觉现象学——受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影响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2.3.3 在其他方面进行建筑现象学探索的建筑师和学者

3.建筑现象学基本理论

3.1 建筑场所现象学

3.1.1 基本理论概述

3.1.2 场所结构

3.1.3 场所精神

3.1.4 “住家”的营造

3.2 建筑知觉现象学

3.2.1 知觉的概念

3.2.2 建筑体验

3.2.3 建筑知觉—体验建筑的五种知觉系统

3.3 场所体验——筑场所现象学与知觉现象学的综合思考

4 建筑现象学观念指导下的创作策略探讨

4.1 建筑情境与氛围的营造

4.1.1 材料语言

4.1.2 细部

4.1.3 光与影

4.2 时间·寂静·孤独的体验

4.2.1 时间的体验

4.2.2 寂静与孤独的体验

4.2.3 建筑中的“神性”

4.3 运用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具体建筑设计的指导与分析

4.3.1 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具体建筑设计的指导

4.4.1 建筑现象学观念对建筑实例的描述性分析

4.4 建筑与历史、文化与地域的思考

4.4.1 建筑现象学观念下的建筑历史、文化和地域

4.3.2 过去与现在,地域、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5 结论与展望

5.1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现状的思考

5.2 对建筑现象学的期许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建筑现象学理论是当代建筑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建筑现象学运用现象学存在与认知的观点追问建筑的本源与意义,提出建筑的本质是使人“诗意地栖居”,建筑应给人带来真实与整体的知觉体验。本文从建筑现象学观念出发,就场所与建筑知觉体验两个方面结合当代建筑的创作策略展开探讨。本文在探讨中结合与建筑现象学思想有关的建筑实例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理论与未来创作实践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此外本文尝试运用建筑现象学中具体的观点,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具体的事物本身,关注建筑与场所的融合以及建筑中的知觉体验。本文从建筑要素与建筑氛围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旨在形成能够被交流与验证的建筑策略和方法。在研究中也对我国特殊背景下的本土创作进行了一定思考。
   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理清文章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章、从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梳理从现象学哲学到建筑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找到建筑现象学理论和方法的源头,真正理解其要义与精髓。
   第三章、建筑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分别从场所理论与知觉体验方面整理和探讨了在建筑创作方面的理论思想。
   第四章、建筑现象学观念下的创作策略:对于激发场所感和有助于建筑体验的创作策略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同时结合与建筑现象学思想有关的建筑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特殊背景下的建筑创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结语:就我国建筑创作现状进行评价和思考,并对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发展提出期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