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6h】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与写作难点

1.5.1 创新之处

1.5.2 写作难点

2 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推动

2.1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苏维埃运动的认识

2.2 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开展苏维埃运动的转变过程

2.2.1 “四一二”事变后共产国际对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思考

2.2.2 1927年7月以后共产国际开始同意宣传苏维埃

2.2.3 共产国际要求在中国建立苏维埃

2.3 192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运动认识上的变化

3 苏维埃运动的蓬勃发展及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召开

3.1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

3.2 土地革命初期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3.3 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召开

3.3.1 中共中央对成立苏维埃政府的思考

3.3.2 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召开

3.3.3 共产国际东方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关于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分歧

4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

4.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机构—中央准备委员会的建立及工作

4.2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的变化及原因

4.2.1 第一次推迟:从1930年11月7日推迟到1930年12月11日

4.2.2 第二次推迟:从1930年12月11日推迟到1931年2月7日

4.2.3 第三次推迟:从1931年2月7日推迟到1931年8月1日

4.2.4 第四次推迟:从1931年8月1日推迟到1931年11月7日

4.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址的确定

4.4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确定

4.5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主席及中央委员会成员的选定

4.6 大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对大会的宣传

5 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5.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布置

5.2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日程

5.3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及局限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7年到1930年,全国工农红军发展到十多万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这些根据地分散在湘、鄂、豫、皖、粤、闽、桂等省,为了更好的统一领导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斗争,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政权。在共产国际指导下,193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0年5月中旬,来自湘、鄂、豫、皖、赣、闽、桂等地的苏区代表在上海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讨论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相关议题,决定成立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筹备大会的各项事宜。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1930年9月12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研究决定了代表产生的办法,起草了需要提交大会讨论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共中央对政府组成人员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充分发扬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达成了一致意见。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开幕。11月7日开幕,11月20日大会闭幕,共14天。讨论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成立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大会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它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执掌政权、领导与管理国家的伟大尝试。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局部执政,获得了许多治理国家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