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Cu、Mg元素含量及Cu/Mg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6h】

不同Cu、Mg元素含量及Cu/Mg对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前言

1.2 耐热铝合金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铸造耐热铝合金

1.2.2 变形铝耐热合金

1.2.3 新型耐热铝合金

1.3 Al-Cu-Mg-Ag系合金的研究进展

1.3.1 Al-Cu-Mg-Ag系合金的成分及其作用

1.3.2 Al-Cu-Mg-Ag系合金的强化机制

1.3.3 Al-Cu-Mg-Ag系合金提高耐热性的方法

1.4 Al-Cu-Mg(-Ag)系合金的沉淀相特征

1.4.1 Al-Cu-Mg三元合金的主要沉淀相

1.4.2 Al-Cu-Mg-Ag系合金中的主要沉淀相

1.5 Ω相的研究进展

1.5.1 Ω相的成分和结构

1.5.2 Ω相的析出过程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材料制备及试验方法

2.1 制备工艺技术路线

2.2 合金成分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熔炼与铸造

2.3.2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

2.4 材料的测试方法

2.4.1 材料的硬度测试

2.4.2 拉伸性能测试

2.4.3 蠕变性能测试

2.5 样品组织观察及能谱分析

2.5.1 金相组织观察

2.5.2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

2.5.3 扫描电镜分析(SEM)

3 热处理工艺对Al-Cu-Mg-Ag合金的影响

3.1 铸态合金的组织及其性能

3.2 对铸态合金的DSC分析

3.3 均匀化处理对Al-Cu-Mg-Ag合金的影响

3.4 时效制度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3.4.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4.2 试样断口形貌分析

3.4.3 验证正交实验结果

3.5 不同Cu、Mg含量及Cu/Mg对Al-Cu-Mg-Ag合金影响的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Al-Cu-Mg-Ag合金蠕变研究

4.1 金属的高温蠕变

4.2 不同成分合金的高温蠕变行为

4.3 Al-6Cu-0.45Mg-0.4Ag合金蠕变研究

4.3.1 蠕变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4.3.2 蠕变速率与应力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高Cu/Mg的Al-Cu-Mg合金中添加微量的Ag元素,能使合金形成一种尺寸细小、分布均匀的Ω相,从而能够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热稳定性和高温蠕变性能。本文在Al-4Cu-0.3Mg-0.4Ag耐热铝合金的基础上,用传统的铸锭冶金法制备铝合金铸锭,制得不同Cu、Mg元素含量及Cu/Mg的铸锭,利用硬度测试、室温拉伸测试、高温蠕变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差热扫描量热(DSC)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不同Cu、Mg元素含量及Cu/Mg对Al-Cu-Mg-Ag合金室温及高温性能的影响。
  铸态Al-Cu-Mg-Ag合金晶间存在较大的成分偏析,Cu元素主要在晶界上偏析为Al2Cu相,铸态合金DSC曲线的三个明显的吸热峰分别对应着合金中Mg-Ag原子团簇的形成,Al2Cu+α-Al共晶体的熔化以及α-Al基体的熔化。铸锭经510℃×24h均匀化处理后,合金的枝晶偏析消除明显,晶内成分趋于均匀。
  在Cu/Mg不变时,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硬度随着Cu、Mg的含量增加而大幅升高,延伸率略有下降。Cu含量不变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随着Cu/Mg的升高略有下降,延伸率升高。Mg含量不变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随着Cu/Mg的升高大幅升高,延伸率无明显变化。通过对室温拉伸断口形貌的观察,发现合金的断裂形式为混合断裂,随着合金中Cu元素和Mg元素的增多,脆性断裂增多,韧性断裂减少,由韧性断裂为主转变为脆性断裂为主。
  不同成分的合金,双级时效处理优于单级时效处理,室温抗拉强度最多可提高10%左右。其中,Cu/Mg=8,成分为Al-6Cu-0.75Mg-0.4Ag的合金强度最高,经175℃×2h+170℃×16h双级时效处理后,室温抗拉强度为514MPa,经185℃×8h单级时效处理的室温抗拉强度为460MPa。
  在相同条件下,Cu/Mg=13,成分为Al-6Cu-0.45Mg-0.4Ag的合金的蠕变速率最慢,220MPa、200℃时,为6.68×107mm/s,高温热稳定性最佳。蠕变速率(ε)在蠕变温度T为160~220℃、加载应力σ为220~300MPa时,蠕变本构方程为(ε)=7.27×10-9σ6.93exp(-126800J/mol/R·T),蠕变激活能Q=126.8kJ/mol。
  综合实验结果表明,Cu/Mg=13,合金的成分为Al-6Cu-0.45Mg-0.4Ag,时效处理制度为195℃×1h+170℃×8h的双级时效,其综合性能最好,室温抗拉强度为499MPa,延伸率为16.47%,且能够在180℃以下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