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县域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与制图研究——以河南省泌阳县为例
【6h】

县域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与制图研究——以河南省泌阳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国际土壤分类的发展

1.2 中国土壤分类的发展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土系划分

2.1 研究区行政概况及自然条件

2.2 土壤分类依据

2.3 研究区土系

3 典型土系剖面描述

3.1 人为土

3.2 变性土

3.3 淋溶土

3.4 雏形土

3.5 新成土

3.6 其他土壤类型

4 土系图编制

4.1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

4.2 制图原理与方法

4.3 制图综合与结果输出

5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土族编号检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实践对土壤基础信息广度与精度需求的不断提高,基于前苏联地理发生学理念、曾在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和生产实际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土壤分类体系显现出诸多问题与不足。在此背景下,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研究。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拟定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实际的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建立了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全新的谱系式分类系统,实现了我国土壤分类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主要供中小比例尺土壤图确定制图单元用;后二级为基层分类级别,主要供大比例尺土壤图确定制图单元用。
  目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高级分类单元的划分已经基本无完成,基层分类研究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相比高级单元,基层分类单元的划分和生产实践中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关系更加直接、更加密切,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选择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为研究区,应用科技部重大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的研究思路、结合在河南省开展的土壤系分类基层分类研究实践,基于研究区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土壤信息、以及补充调查与采样分析数据,在县域尺度上开展土壤系统分类研究,核心内容为研究区主要土系的建立。泌阳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地形复杂、河流交错,成土环境多样、成土过程较强、土壤类型繁多。形成和分布的土壤中,发现具有水耕表层、水耕氧化还原层、黏磐、黏化层、漂白层、雏形层、暗沃表层、钙积层等诊断层,以及冲积物岩性特征、砂岩岩性特征、石质接触面、变性特征、变性现象、潮湿水分现象、湿润水分现象、潜育特征、潜育现象、热性土壤温度状况、氧化还原特征、铁质特性、盐基饱和等诊断特性。经研究,全县共建立31个主要土系,分属5个土纲、8个亚纲、以及12个土类、19个亚类、29种土族。此外,本文对研究区主要土系的成因进行了系统描述与总结,同时归纳了土系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充分利用县内已有空间数据制作土系图的方法,以高精度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限制,结合各类信息对土壤做相关性判别划分土系边界,完成了研究区1:5万土系分布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