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在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6h】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在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入组资料及分期标准

1.2 病例入选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术前准备

1.5 主要实验仪器和术中用品

2 手术方法

2.1 玻璃体腔注药术

2.2 玻璃体切除术

2.3 硅油取出术

3 观察项目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术中情况

2.1 PPV手术时间

2.2 术中电凝使用率

2.3 术中填充物使用率

3 术后及随访情况

3.1 术后眼压

3.2 术后视力

3.3 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3.4 术后再出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伴有玻璃体积血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前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因玻璃体积血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本治疗组住院,确诊为PDR并需行PPV治疗的61例78只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PPV术前联合玻璃体腔注射的药物种类进行分组,PPV术前注射Lucentis者为Lucentis组,PPV术前注射TA者为TA组,Lucentis组包括33例42只眼,TA组包括28例36只眼。对比记录两组患者平均PPV手术时间、术中是否使用电凝及填充物,记录术后1周、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恢复情况,随访过程中患者复发出血、眼压及黄斑中心凹网膜厚度等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如年龄、眼压、糖尿病病程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网膜厚度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如性别、电凝使用率、硅油填充率等采用2χ检验、PDR分型采用秩和检验。依据统计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Lucenti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6.95±18.16)min,T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6.42±17.76)min,Lucentis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T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P=0.000)。Lucentis组患者中3只眼术中出血严重需使用电凝,TA组患者中11只眼术中使用电凝,Lucentis组患者术中电凝使用率7.1%(3/42)显著低于TA组30.6%(11/3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7.215,P=0.009)。两组患者术后3月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Lucentis组为(0.88±0.50)较术前视力(1.83±0.76)显著提高(t=6.557,P=0.000),TA组logMARBCVA为(1.04±0.68)较术前视力(1.87±0.94)也显著提高(t=5.837,P=0.000);Lucentis组术后随访3月平均logMARBCVA优于TA组,但两组间对比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810,P=0.418);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视网膜在位情况良好;但两组硅油填充率、复发出血、眼压、黄斑中心凹网膜厚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结论:
  1.PPV联合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Lucentis较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TA更能显著减少PDR患者PPV术中出血量,降低电凝使用率、缩减手术时间,易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PDR患者PPV治疗效果。
  2.PDR患者PPV术前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与TA均安全有效,两种方法对术后视力、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等预后方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等长期并发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