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6h】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4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二、第五天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5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6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应用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对照研究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的9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预防性造口)与对照组(不进行预防性造口),每组各48例。实验组患者常规进行回肠末端预防性双腔造口并在术前术中经家属同意并签字,根治术后3个月还纳预防性造口。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方式吻合,不进行预防性造口。研究中,共计86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实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
  观察指标如下:
  1、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统计分析。
  2、记录并统计手术耗时、术中总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比较。
  3、记录并统计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总天数、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情况。
  4、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第2天,第5天WBC、CRP以及前白蛋白实验室检测结果。
  5、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吻合口梗阻、术后尿潴留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6、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两周,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并采用徐忠五项十分法评分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手术时间略长(162.21±25.67)/(179.50±30.86分钟(P=0.059)、术中出血量(76.71±24.12)/(75.95±25.08)毫升(P=0.8864)等手术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3、实验组术后第2天经口流质饮食,对照组与肛门排气后清流质饮食;术后补液总天数(d)比对照组明显缩短(4.1±0.9)/(6.4±1.5)d(P=0.000);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2.1±1.1)/(4.8±1.3)d(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d)也比对照组提前(1.8±0.9)/(3.9±1.8)d(P=0.000)。而且对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日(d)(8.7±1.2)/(12.9±2.1)d(P=0.000)也明显缩短。
  4、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WBC、CRP、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第5天WBC、CRP指标实验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前白蛋白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实验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对照组患者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均经双腔引流管冲洗后好转。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28%,对照组为21.43%,P=0.009,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6、两组患者术后14天时,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均不理想;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肛门功能均有很大程度恢复,实验组患者逐渐适应造口,总体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实验组造口已还纳3个月,排便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回肠末端双腔造口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