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h】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理论框架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收集

4 资料分析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原则

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研究对象的焦虑状况比较

3 研究对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比较

4 研究对象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比较

5 研究对象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6 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与 OAB 四种排尿症状得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

2 认知行为干预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影响

3 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改善的影响

4 患者焦虑量表得分与OAB排尿症状得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5 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研究进展与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中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为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本试验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收治的确诊为膀胱过度活动症、年龄≥45岁、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0例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进入对照组(30例)或干预组(30例),共6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宣教和膀胱功能再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本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人口学资料均衡性比较,并于干预前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veractive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表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OAB-q量表)对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调查,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者分别对患者焦虑程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变化、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改善以及OAB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效果评价。采用Epidata3.l进行调查和实验数据资料的双录入,采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素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1、OAB患者的SAS评分为66.7±7.58,高于标准分界值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自我效能感得分对照组为1.50±0.36,干预组为1.49±0.44,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常模得分2.86±0.52。
  2.、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状况(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6,P=0.178),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93,P<0.001;t=6.388,P<0.001),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焦虑得分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65,P<0.001)。患者干预前后四个不同时点的SA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SAS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SAS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S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存在交互效应(P<0.001)。
  3、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自我效能(GSE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8,P=0.510),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GSES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28,P<0.001;t=-29.810,P<0.001),但干预后干预组增强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GSES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GSES得分增高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0,P<0.001),患者干预前后四个不同时点的GSE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GSE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GSES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GSES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存在交互效应(P<0.001)。
  4、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OAB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41,P=0.071),用配对t检验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 OABSS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16,P<0.001;t=5.814,P<0.001),但干预后干预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OABSS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OABSS得分降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P<0.001),患者干预前后四个不同时点的OABS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的OABSS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OABSS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OABSS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存在交互效应(P<0.001)。
  5、两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AB-q)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P=0.684),用配对 t检验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OAB-q得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92,P<0.001;t=8.758,P<0.001),但干预后干预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的方法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OAB-q得分差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 OAB-q得分降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1,P<0.001),患者干预前后四个不同时点的OAB-q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在干预3个月和6个月的OAB-q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的OAB-q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OAB-q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存在交互效应(P<0.001)。
  6、患者干预前后各时点OAB四种排尿症状两组得分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白天排尿次数干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夜间排尿次数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均在干预进行一个月以后两组得分差异均呈现统计学差异(P<0.001);将SAS量表与OAB四种排尿症状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焦虑状况与OAB排尿症状呈正相关,且与急迫性尿失禁的相关性最大(Rs=0.890)。
  结论
  1、OAB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于国内常模、应引起关注并进行干预。
  2、干预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评价指标随着干预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统计学差异,说明CBI能够有效改善OAB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患者焦虑水平的下降、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使治疗顺利进行。
  3、CBI有效改善OAB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排尿症状,特别是对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但对夜尿排尿次数改善不明显,CBI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患者总体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