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包膜完整与不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6h】

包膜完整与不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术后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2.5 治疗方法

2.6 病理组织学检查

2.7 预后

3 讨论

3.1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分析

3.2 两组在诊断方面的比较分析

3.3 两组在治疗方面的比较分析

3.4 两组在预后方面的比较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和组织起源

2 临床表现

3 诊断

4 鉴别诊断

5 治疗方法

6 预后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总结肿瘤包膜完整与不完整的SPTP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评价它们分别对手术切除后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和总体生存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对SPTP的认识,明确包膜完整性对该疾病的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肿瘤包膜完整的病例数33例,肿瘤包膜不完整的病例数18例。比较包膜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包膜不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肿瘤大小)、肿瘤位置、采取的手术方式、术后转移或复发之间有无差异,并统计本疾病本身的以及它们分别的术后第1、2、3年的总体生存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这种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从流行病学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包膜完整的33例,包膜不完整的18例患者中,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包膜完整的患者中女性更多见、发病年龄更为年轻,两组中女性的平均年龄均低于男性患者。
  2.从临床表现方面发现,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发现,本病没有较明显的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包膜完整与不完整之间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就诊时的临床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室检查:经过统计发现,患者的一般检查多无异常表现,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无差异,有无临床诊断价值。两组的肿瘤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包膜完整的肿瘤多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占位,包膜不完整的肿瘤则更多的表现为囊实性占位。两组的囊实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合并胆胰管扩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肿瘤位置分布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多依据,并不单纯依靠包膜是否完整来判断。
  6.手术后包膜完整组出现并发症的有5例,包膜不完整的治疗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有6例,经积极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包膜的完整性与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膜的完整性与肿瘤的直径关系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与包膜的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年的总体生存率与包膜的完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包膜完整组的患者生存率要高于包膜不完整组。
  结论:
  1、包膜完整的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且发病年龄更为年轻,女性的发病年龄低于男性的发病年龄。
  2、包膜完整的肿瘤在影像学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术前可以用来判断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对于手术方式的确定能提供一定的帮助,最终确诊还是依靠术中探查和术后的病理报告。
  3、包膜完整的肿瘤多为良性病变,较少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能获得较高的远期生存率,但因为其为低度恶性肿瘤,术后仍应进行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