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改变的MRI评价
【6h】

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改变的MRI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2 影像分析结果

讨论

1 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的脑结构变化

2 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的脑功能变化

3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所获荣誉、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强直等,同时患者可伴有嗅觉障碍、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患者不能治愈和逆转,患者晚期容易失去独立自主能力,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嗅觉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前期临床非运动症状之一。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磁共振研究有助于其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病机制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研究者们使用磁共振各种成像技术,发现了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存在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变。
  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及功能连接(FC)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的嗅球、大脑灰质结构及脑功能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收集56例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和4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采用 Prisma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被试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T2-spc-cor)序列、3D-T1WI结构像(T1-mprage)序列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序列扫描。扫描时尽可能固定住被检查者的头部,同时嘱其闭眼、保持清醒、精神放松、全身静止。
  1.在T2-spc-cor序列图像上逐层手工勾画出嗅球轮廓,各层面内嗅球面积乘以层厚相加得到嗅球体积,每例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2.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SPM8软件对3D-T1WI结构像行预处理:分割配准、空间标准化、重采样和空间平滑。
  3.采用DPARSFA和SPM8软件对rs-fMRI数据进行后处理。选取两组大脑灰质体积有差异的脑区作为ROI,然后与全脑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嗅球体积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嗅球体积结果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SPM8软件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大脑灰质体积及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各统计分析过程以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组的左、右侧及平均嗅球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04,-4.945,-4.593,P均<0.05);与临床病程、H-Y分级、UPDRS总分均未发现相关关系(P均>0.05);与嗅觉测试分值呈正相关(P<0.05)。
  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组的双侧颞上回(STG)灰质体积(GMV)显著减小(P<0.05,cluster size>1004voxels)。
  3.将双侧颞上回(STG)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全脑体素水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发现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组左侧颞上回(STG)与右侧中央前回(MPG)、右侧枕中回(MOG)的rsFC减低(P<0.05,cluster size>139voxels)。
  结论
  1.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嗅球体积明显减小,嗅球体积定量分析有助于帕金森病嗅觉障碍的评估,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2.帕金森病伴嗅觉障碍患者较正常人存在脑内嗅觉相关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灰质体积萎缩和功能连接减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