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甲胎蛋白阳性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

OLE_LINK6

OLE_LINK3

OLE_LINK4

OLE_LINK2

OLE_LINK5

OLE_LINK7

bbib22

bbib25

展开▼

摘要

背景: 由于饮食习惯、社会环境、疾病诊断率提高等各种因素,胃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且相当大部分患者诊断明确时,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从而,胃癌死亡率常年高居恶性肿瘤所致死亡率前3位。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得到相对较好的预后,比如日本早期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导致其胃癌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就中国而言,作为发展中国家,人们就医尤其是体检意识相对薄弱,且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我国进展期胃癌病人比例较大,其常规治疗手段为化疗或姑息手术,然而,其总体生存率仍不理想,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约8-11个月。 为了增加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近年来,靶向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其在乳腺癌以及结直肠癌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等靶向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的应用,于2015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雷莫芦单抗可应用于晚期胃癌二线治疗,而雷莫芦单抗作为VEGFR-2大分子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证明了以VEGFR-2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甲磺酸阿帕替尼(Apatini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787的衍生物,其活性为PTK787的13.7倍,可以竞争性结合相关胞内酪氨酸ATP结合位点,从而高选择性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一系列临床研究,阿帕替尼在应用多种化疗方案失败后的进展期胃癌中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上有一定获益,目前关于其临床研究仍有不足。 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通过个体化、规范性的治疗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已经证实胃癌二线化疗所带来的临床获益,但最佳方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1970年,Bourreille等首次指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胃癌可能在疾病预后、进展、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随后各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表明,与AFP阴性胃癌相比,AFP阳性胃癌恶性程度更高、更易发生肝转移和脉管浸润,且术后生存期较短。因此,本研究研究对象确定为中晚期AFP阳性胃癌,并了解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药物在此类型胃癌中的疗效。 目的: 本研究中,观察甲胎蛋白阳性胃癌这种特殊类型的胃癌与甲胎蛋白阴性胃癌对阿帕替尼联合胃癌常规二线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 以本文纳入标准(1.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胃腺癌,经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确定为晚期胃癌病人,根据AJCC第7版TNM分期;2.接受过一线化疗方案后病情评价为进展的病人;3.初诊时检测血清AFP水平:AFP水平阳性标准为血清学测AFP≥10ug/L,4.排除原发性肝癌、各种类型肝脏炎性疾病及肝硬化等其他可能产生AFP的疾病,5.肿瘤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均可测量,PS评分≤2分,病人骨髓功能、心脏功能、肝、肾功能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为原则搜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晚期胃癌病例资料78例,根据治疗前(包括化疗、手术)血清血中甲胎蛋白水平分为AFP阳性组(AFPGC组)和AFP阴性组(NAFPGC组),排除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影响,分析阿帕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在两组中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 排除其他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化疗毒副作用、研究对象的有效率、生存率的因素,应用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方案作为胃癌二线治疗方案,AFPGC组治疗2周期、4周期ORR,DCR明显优于AFP阴性组,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PGC组OS为5.0月,AFP阴性OS为5.4月,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7)。两组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方案在AFPGC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NAFPGC组,但两组之间远期疗效并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