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
【6h】

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步骤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骤

2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1)寒冷地区

(2)农村既有住宅

(3)节能改造

(4)不同气候区节能改造的侧重点

(5)节能改造的正面经济外部性

(6)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的体系

(7)节能改造管理模式的内涵

(8)政府主导的直接运作管理模式

2.2 国外研究与实践

2.2.1 国外理论研究成果

2.2.2 德国实践操作经验

2.2.3 波兰实践操作经验

2.2.4 其他国家实践操作经验

2.3 国内研究与实践

2.3.1 国内理论研究成果

2.3.2 唐山实践操作经验

2.3.3 天津实践操作经验

2.3.4 乌鲁木齐实践操作经验

2.4 国内外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比较分析

(1)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比较

(2)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比较

(3)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政策比较

(4)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融资途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与不足

3.1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

3.2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特性

3.2.1 改造主体具有复杂性

3.2.2 改造对象具有多样性

3.2.3 改造方案具有局限性

3.3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不足

3.3.1 节能改造的现状信息不完善

3.3.2 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不完善

3.3.3 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3.3.4 节能改造的融资途径待拓宽

3.3.5 节能改造的实施流程待完善

3.4 本章小结

4 新郑市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情况

4.1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

4.1.1 现场勘查

4.1.2 能耗现状

4.1.3 经济性模型

4.1.4 节能潜力分析

4.2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

4.2.1 节能改造技术介绍

4.2.2 改造方案的选择

4.3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

4.4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融资途径

4.5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实施流程

4.6 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成效

4.6.1 直接经济效益

4.6.2 间接经济效益

4.6.3 社会效益分析

4.6.4 有助于构建美丽乡村

4.7 本章小结

5 改善现有节能改造的对策

5.1 创建节能改造的现状数据库

5.2 完善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

5.3 完善节能改造的配套政策

5.4 拓宽节能改造的融资途径

5.5 完善节能改造的实施流程

(1)规范节能改造的招投标管理

(2)加强节能改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等能耗逐步增加,中国的能源短缺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农村住宅建筑面积居全国建筑总面积的首位,寒冷地区的农村住宅能耗高、农村既有住宅大多是非节能建筑,因此对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对既有住宅节能改造主要集中于城镇住宅,鲜少涉足农村住宅、尤其是寒冷地区的农村住宅,而且农村住宅具有独特性、无法照搬城镇住宅的节能改造方案和经验,这导致中国对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尚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中国构建美丽乡村的不断推进和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要求,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终将加快实施步伐。因此,亟需加强对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研究,以期提高节能改造的管理水平。 本文以寒冷地区的农村既有住宅为研究对象,以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相关理论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在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操作经验,比较了不同的节能改造模式,分析了中国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现状、特性和不足;以河南省新郑市的四个行政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为例,通过现状、技术方案、配套政策、融资途径、实施流程、成效等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情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节能改造分析,提出完善当前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的对策,即:创建现状数据库并加以应用、形成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案、完善规范政策和激励政策、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拓宽融资途径、通过招投标管理和宣传教育以完善实施流程等五个方面,对中国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