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党的过渡时期总政策新探论——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个案研究
【6h】

党的过渡时期总政策新探论——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个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党的过渡时期总政策与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

1.1过渡时期总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研究概况

1.1.1过渡时期总政策的基本内容

1.1.2过渡时期总政策研究概况

1.2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述要

1.2.1过渡时期的历史目标

1.2.2过渡时期存在的历史必然

1.2.3过渡时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2.4过渡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1.3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分期

1.3.1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萌芽(1949年10月—1952年9月)

1.3.2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探索(1952年9月—1955年7月)

1.3.3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波折(1955年—1958年5月)

1.3.4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徘徊(1958年5月至今)

1.4过渡时期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重要载体

1.4.1过渡时期总政策承载的理论信息

1.4.2过渡时期总政策对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第二章过渡时期总政策的政策过程史考

2.1过渡时期总政策的制定

2.1.1政策问题建构

2.1.2政策规划

2.1.3政策合法化

2.2过渡时期总政策的执行

2.2.1总政策执行的过程

2.2.2总政策执行的波折析因

2.3过渡时期总政策的终结

2.3.1党对过渡时期总政策的评价

2.3.2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与冲突

2.3.3过渡时期总政策的政策替代

2.3.4政策终结的理论认识失误浅析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政策科学审视

3.1步入误区的政策科学析因

3.1.1政策思维视域的局限

3.1.2政策目标设计的含混

3.2步入误区的政策波及效应

3.2.1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3.2.2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私有经济的社会基础

3.2.3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

3.3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基本经验

3.3.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尊重政策科学性的统一

3.3.2注意把握理论原则性与政策多样性的统一

3.3.3注意理论应用的边界性与政策具体性的统一

3.4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争议梳理

3.4.1党在总政策形成时期对过渡时期理论理解的不彻底性

3.4.2总政策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建成”

3.4.3党的过渡时期总政策与“苏联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在我国的社会实践中,只有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才能顺利引导我国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实现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过渡时期总政策就是党以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为指导确定的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它一方面承载着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理论信息,一方面指导着我国过渡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以总政策的文本解读为逻辑起点,运用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总政策过程进行考察,从政策载体的新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的轨迹,并对一些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政策制定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但是,总政策在建构政策问题时存在有思维的局限,在政策目标设计上存在有长远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含混,导致总政策执行过程出现失误,也使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中国化步入误区,并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系列政策带来理论指导性的失误。由于总政策中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至今尚未完成,私有制经济依然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理论指导更多的依然是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 本课题研究认为,党的政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与尊重政策科学性的统一,要注意把握理论原则性与政策多样性的统一,还要注意理论应用的边界条件与政策具体性的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