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h】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意义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分布状况

2.1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

2.2初中历史教学中可利用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第三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3.1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3.2存在的原因及问题分析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

4.1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课堂教学

4.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4.3中学历史教学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意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命脉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代表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涵盖了口头传说、诗词歌赋、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节庆民俗等广泛的内容,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中学历史教学,有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而且中学历史学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紧密,在教材的篇章中分布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是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教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的重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在中学历史学习阶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了解不透彻,在历史教学中的教育意义未能得到充分重视。通过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学教育中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文章力求比较全面地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学历史教育的联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类别、重要性和利用的可行性,调查分析中学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现状,继而从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融入课堂、深挖教材、设计专题、加强校本课程编订,加强课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体验等多种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力图为中学历史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提供借鉴。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进行教育,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开拓历史教学的新途径,也是中学历史教师施行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