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张卓娅、王祖皆民族歌剧风格的创新——以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6h】

论张卓娅、王祖皆民族歌剧风格的创新——以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1.1 两部歌剧的创作演出及相关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剧情介绍

1.1.3 主创人员及主演人员

1.2 两部歌剧的作者介绍

第二章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艺术创新

2.1 创新的思维方式

2.2 创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2.2.1 实现了三种唱法的融合

2.2.2 角色分配上更加平衡(男女、正反)

2.2.3 人物角色的情感更加丰富

2.2.4 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地方特色曲调的运用

2.2.5 中国特色宣叙调的运用

2.2.6 流行音乐、电声乐器的加入

2.2.7 音乐剧形式的加入

2.3 创意的舞台应用

2.3.1 多媒体技术以及LED屏幕的大量运用

2.3.2 场景、舞台布置的创新表现手法

第三章 歌剧《野》《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审美价值

3.1 人物形象的审美

3.2 声乐艺术的审美

3.2.1 独唱

3.2.2 重唱

3.2.3 合唱

3.3 舞台艺术的审美

第四章 从歌剧《野》《永》看张王民族歌剧创作的时代特征

4.1 从观众的立场出发

4.2 对演员的要求更全面

4.3 对舞台的效果要求较高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的课题研究的是通过对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全面分析,来探究张卓娅、王组皆两位作曲家在民族歌剧创作上的创新,重点分析的是舞台运用和表演上的创新。这两部歌剧都是围绕着红色题材来创作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本文所分析的这两部歌剧,是两位作曲家的最新之作,蕴含着两位老师新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不管是在音乐上还是歌剧的表现上都与他们以往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大有不同,有了更加大胆和新颖的设计。以下简称为《野》剧和《永》剧。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绪论。主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写的是《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基本概况,主要是讲述这两部歌剧的创作演出、相关背景、主创丰演人员和张卓娅、王祖皆的简介以及两位作曲家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重点介绍两位作曲家的歌剧作品。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将会全面的分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新之处。这个部分共分为三个小节,一是从这两部歌剧的创新的创作思路上来论述。二是从其创先的音乐表现形式上来论述,这个部分会从七个方面来论述:1.演唱方法的创新上来分析,实现了民族、美声、通俗三大唱法的融合。2.人物角色的分配上,角色分配上做到了男女、正反的平衡。3.人物的情感上,人物角色的情感更加丰富,有爱国之情、亲情、战友情同时还加入了爱情。4.中国特色的戏曲和地方特色曲调的运用的运用上,对两部歌剧的特殊的旋律上、语言上进行论述。5.中国特色宣叙调的运用上。打破了传统歌剧咏叹调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大量使用与说唱结合的宣叙调。6.多样的音乐形式上,流行音乐、电声乐器的加入,包括日本音乐和特殊的音效。7.多样的体裁形式上,在歌剧中加入了音乐剧的色彩。三是从歌剧的舞台运用的创新性上进行论述,对两部歌剧的舞台布置、舞台层次上、舞台内容上、舞台场景切换的手法上进行分析并与两位作曲家以往的歌剧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对象。第三部分,将会从对这两部歌剧进行美学分析,分别会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声乐艺术的审美上以及舞台艺术的审美方面来论述,发掘其美学价值。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分析两部作品的时代特征,将会从新时代的观众方面、演员方面以及新时代下观众对舞台的要求方面来论述。本文的最后将会全面总结两位作曲家歌剧创作风格的创新对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影响。同时分析目前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