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招体育考试新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新乡市市区为例
【6h】

中招体育考试新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以新乡市市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中招体育考试的发展研究

1.2.2 中招体育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1.2.3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乡市中考体育测试标准变更情况

3.1.1 测试项目的变更

3.1.2 测试项目分值的分配

3.1.3 测试项目评分等级的变更

3.2 新乡市中考体育新测试项目的开展情况

3.2.1 校领导对新测试项目开展的重视程度

3.2.2 学校对新测试项目训练时间的分配

3.2.3 学生参加中考体育训练动机调查

3.2.4 学生对中考体育训练兴趣程度调查

3.2.5 学生对中考体育项目设置满意度调查

3.2.6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

3.2.7 家长对学生参加中考体育训练的态度

3.3 中考体育新标准的实施对新乡市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3.3.1 对体育教师教学目标的影响

3.3.2 对体育教师教学设置内容的影响

3.3.3 对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3.3.4 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影响

3.4 新乡市应对中招体育考试的相关对策

3.4.1 完善中考体育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3.4.2 注重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4.3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3.4.4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提高体育运动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专家效度评价表

附录C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D 体育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E 家长调查问卷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健康教育,从2015年开始,新乡市部分学校已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为每周三个课时,同时在新乡市大力推进足球进校园等活动,建设了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足球竞赛活动,每年元旦期间都会举办关于青少年长跑比赛。这系列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身体发展起到了推到作用。青少年运动技能的获取多数在校内,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于青少年体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中考体育的改革内容与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并将新标准的实施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作为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完善新乡市中考体育体制,提高学生运动兴趣,促进身体健康成长,主要结论如下:
  1.新标准由原来的50分增加到70分,相当于一门文化课分数,是一项历史性的改革。新增设三选二项目,包括立定跳远、跳绳和实心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而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专项技术测试的要求有所降低,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均可达到要求,但想要得到高分需要加倍努力。
  2.多数学校领导非常注重此次中考体育的改革,对器材设施进行了改善,并将中考体育训练纳入到教学进度中,以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相结合为主。
  3.多数学生参加中考体育训练的动机是为了获得高分,其次为增加健康、增加自信心。大部分学生对中考体育设置的测试项目比较满意,能够较为积极地参加体育训练,但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并且锻炼时间较短,课外训练多以篮球为主。大部分家长能够为学生参加中考体育训练提供便利条件。
  4.多数教师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与促进身体健康为教学目标,将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新标准实施前后的教学方法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师生认为阶段性测试具有良好效果。
  建议:
  1.完善中考体育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依据学生平时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表现,教师对学生体育训练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进行评价,建议纳入中考体育测试范畴。加强对测试内容、方法和学生的测试态度、测试动机等进行有效监督。
  2.注重学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学校将体育教学、课余锻炼、竞赛训练与中考体育训练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训练模式。在注重学校整体性体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体育锻炼的连续性,灌输终身体育观念。
  3.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学校应积极响应中考体育方案,加大对体育教学、训练、场地、器材设备等硬件条件的资金投入。
  4.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提高体育运动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以中考体育项目练习为主的同时,还应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提高体育运动兴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