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小麦新育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演变规律
【6h】

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小麦新育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演变规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小麦生产现状

1.2.1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

1.2.2 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1.2.3 河南省小麦生产概况

1.3 小麦品种演变概况

1.3.1 我国小麦品种演变概况

1.3.2 河南省小麦品种演变概况

1.4 品种在单产提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1 国外小麦品种对单产提高的作用研究

1.4.2 我国小麦品种更替对单产提高的作用研究

1.5 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研究进展

1.5.1 株高的演变

1.5.2 生育期的演变

1.5.3 产量性状的演变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分析项目

3.3 分析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小麦品种的遗传演变规律

4.1.1 生育期的遗传演变

4.1.2 株高的遗传演变

4.1.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演变

4.2 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4.2.1 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4.2.2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通经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 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小麦新育成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规律

5.1.1 冬水组主要性状演变规律

5.1.2 春水组主要性状演变规律

5.1.3 南部组主要性状演变规律

5.2 河南省今后十年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

5.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5.2.2 株型结构

5.2.3 抗性

5.2.4 成熟期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河南是我国小麦主产省,常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20%,总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每年向市场提供的商品小麦占全国的25%~30%,河南省小麦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全国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分析河南省近二十年来小麦品种演变规律,对指导今后小麦育种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近二十年来参加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235个品种,共计1126个试验点次的试验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小麦品种的演变特点,主要结果如下: 1.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抽穗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4996d,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1715d,达到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天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7562d,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时间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303d,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降低趋势,平均每年降低0.2181cm,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0516万穗/666.7㎡,不显著;穗粒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942粒,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3576g,达到极显著水平;每666.7㎡产量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7.6562kg,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产量与其它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与抽穗期提前使灌浆时间增加、穗粒数增加以及千粒重增加有关。 2.河南省春水组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抽穗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415d,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1547d,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天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3899d,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浆时间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81d,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降低趋势,平均每年降低0.2382cm,达显著水平;有效穗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0703万穗/666.7㎡,不显著;穗粒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1615粒,达显著水平;千粒重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898g,达到极显著水平;每666.7㎡产量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7.1931kg,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产量与其它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有效穗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与抽穗期提前使灌浆时间增加以及千粒重和有效穗的增加有关。 3.河南省南部组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抽穗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5985d,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熟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平均每年提前0.4558d,达到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天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277d,达到显著水平;灌浆时间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1477d,不显著;株高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降低趋势,平均每年降低0.2721cm,不显著;有效穗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0115万穗/666.7㎡,不显著;穗粒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1587粒,不显著:千粒重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3881g,达到显著水平;每666.7㎡产量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6659kg,不显著。通过产量与其他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皇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千粒重的增加来实现的。 从近二十年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看,三组试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抽穗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南部组提前幅度最大,冬水组次之,春水组最小;成熟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提前趋势,南部组提前幅度最大,冬水组和春水组基本相同;全生育期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缩短趋势,冬水组缩短时间最多,南部组次之,春水组最少;灌浆时间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冬水组增加的时间最多,春水组次之,南部组最少;株高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降低趋势,南部组降幅最大,春水组次之,冬水组最小;有效穗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变化不大,冬水组和南部组呈减少的趋势,春水组呈增加的趋势;穗粒数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冬水组增加幅度最大,春水组次之,南部组最小;千粒重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南部组增加幅度最大,冬水组次之,春水组增加幅度最小;产量随着品种育成年份呈增加趋势,冬水组增幅最大,春水组次之,南部组最小。

著录项

  • 作者

    曹廷杰;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种植业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崔党群,赵虹;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3;
  •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