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技术研究
【6h】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 文献综述

1.1 洪水灾害的概念及分类

1.2 洪水灾害的影响因素

1.2.1 降雨

1.2.2 下垫面

1.3 洪水灾害的特点

1.4 洪水灾害的形成机理

1.5 洪水灾害的研究进展

1.5.1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进展

1.5.2 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1.5.3 洪水灾情影响评估研究进展

1.5.4 洪水灾害监测和评估研究小结和展望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背景

2.3 技术路线

3.材料与方法

3.1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

3.1.1 资料来源

3.1.2 分析方法

3.2 洪水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3.2.1 试验设计

3.2.2 田间管理

3.2.3 观测项目

3.2.4 分析方法

3.3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

3.3.1 资料来源

3.3.2 分析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估

4.1.1 洪水危险性分析

4.1.2 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

4.1.3 承载体抗灾能力分析

4.1.4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

4.1.5 小结

4.2 洪水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4.2.1 对密度的影响

4.2.2 对死株率的影响

4.2.3对成穗率的影响

4.2.4 对平均株高的影响

4.2.5 对果穗长、果穗粗的影响

4.2.6 对秃尖长和秃尖率的影响

4.2.7 对百粒重的影响

4.2.8 对单株籽粒重的影响

4.2.9 对产量的影响

4.2.10 小结

4.3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4.3.1 评估依据

4.3.2 评估标准

4.3.3 农作物受灾状况遥感监测与评估

4.3.4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科研经历

展开▼

摘要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冲毁农川,淹没庄稼,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我国约有50%的人口和70%的财产分布在洪水威胁区内,每年因此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并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河南省又是洪水灾害的高发区,其中位居河南省四大流域面积之首的淮河流域,因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洪水灾害发生频繁,因此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洪水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判定洪水灾害评估指标,然后采用农作物洪水淹没试验数据和历史洪水监测及调查数据,利用一些数学模型和遥感资料,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最后综合研究了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及其对农作物影响和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⑴分析了河南省淮河流域洪水灾害发生的气候背景、地理特征、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然后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社会经济易损性以及承载体抗灾能力三个方面,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淮河流域39个站点的暴雨强度、地面高程、水系等自然因子和人口密度、耕地面积以及人均GDP、森林覆盖率等社会经济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最终建立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得到河南省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图,为防洪减灾和农业保险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⑵在驻马店市驿城区申庄村进行农作物洪水影响田间试验,用玉米作为试验材料,选取3d、5d、7d三个淹没天数和拔节期、抽雄期两个淹没阶段分别对其进行人工灌水,田间采取常规管理,在作物收获后对玉米的各个性状及产量数据做记录并和对照区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和评估洪水灾害发生时对农作物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淹没天数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极显著,淹没时期的影响中,拔节期高于抽雄期。该试验可以为今后研究洪水淹没天数对作物的产量、性状的影响提供依据,也可为根据淹没天数快速确定洪水灾情,最大限度的减少洪水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高抗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⑶依据2007年7月淮河流域发生的大面积洪水灾害,利用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洪水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监测,然后通过NDVI植被指数,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来确定农作物受灾程度,再利用GIS软件,根据各个像元点所占的实际面积,即可估算出不同受灾程度的农作物。从而对洪水灾害情况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为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