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昆明鼠腹腔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病理学及MIC3在速殖子上分布的研究
【6h】

昆明鼠腹腔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病理学及MIC3在速殖子上分布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弓形虫研究进展

1.2 弓形虫抗原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小鼠临床症状

4.2 小鼠腹腔炎症反应

4.3 弓形虫不同保种方法中,速殖子的存活时间

4.4 剖检病理变化

4.5 吉姆萨染色结果

4.6 HE染色结果

4.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9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5 讨论

5.1弓形虫病及其入侵宿主细胞

5.2 弓形虫免疫逃避

5.3弓形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5.4 MIC3的功能及应用

6 结论

6.1 由本试验得出的结论

6.2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展开▼

摘要

为了研究昆明鼠腹腔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病理变化及微线体蛋白3(MIC3)在速殖子上的分布,对25只45~55日龄的雌性昆明鼠进行腹腔注射,每只小鼠1×105个国际标准株RH TypeI型弓形虫速殖子,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将感染弓形虫的昆明鼠断颈处死,无菌收集腹液,显微镜下观察速殖子的活力,并用血球计数板对所收集腹液中的速殖子进行计数,分别于4℃、-20℃、-80℃保存虫株,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在特定环境下可存活时间的长短;腹液涂片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观察MIC3在弓形虫速殖子上的分布;取心、肝、脾、肺、肾、脑固定,常规石蜡切片,然后通过HE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染色(IHC)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弓形虫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试验结果如下:
  1、临床诊断:昆明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24h,昆明鼠精神略微下降,活动减少,采食、饮水正常;48h,其精神状况不佳,采食、饮水量下降;72h,其精神沉郁、喜卧,刺激挪动位置,采食、饮水量明显下降或无采食,被毛逆立,弓背,腹部膨大,出现该临床症状后,常规收集腹腔液,作悬滴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有活力的弓形虫速殖子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细胞成分。
  2、弓形虫保种试验结果:在4℃冷藏保种15d后,弓形虫速殖子仍可感染小鼠;在-20℃低温冻存30d后,在显微镜下,仍可以观察到活的速殖子,接种小鼠,致其发病;在-80℃超低温冻存50d后,对小鼠攻虫,确定其发病后,可在腹腔液中观察到大量速殖子。
  3、小鼠剖检病变:感染组小鼠腹壁血管充血,肝脏、脾脏肿大,肝脏可见米粒大、白色坏死灶;肠壁血管充血。
  4、病理组织学变化:
  HE染色结果:昆明鼠感染弓形虫后,在20只感染组小鼠中,18只小鼠的肝脏和脾脏发现弓形虫纳虫泡及假包囊。在肝脏,肝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发生水泡变性、坏死;脾脏中细胞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且纳虫泡及假包囊主要集中在红髓区域;肺脏充血、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心脏间质增宽,充血,动脉血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肾小管间毛细血管充血;脑组织血管充血,少量神经细胞坏死。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将弓形虫抗原所在的位置染成棕黄色,可观察到感染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脑染色结果均呈阳性,结果说明弓形虫抗原在各组织均有分布,感染弓形虫后,其随着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入各组织,致使小鼠发病。
  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弓形虫速殖子及假包囊发出黄绿色荧光。
  研究结果表明:昆明鼠对弓形虫较易感,适合作弓形虫急性感染模型;腹腔注射后,弓形虫速殖子首先侵入的器官是肝脏、脾脏,在组织内形成假包囊,并且随着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入各器官,引起一定程度的损伤,弓形虫感染昆明鼠是一个急性过程,眼观剖检病变较为轻微。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表明MIC3在弓形虫速殖子的表膜及头部散在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