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西丹参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一体化研究
【6h】

豫西丹参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一体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目录

中文摘要

1文献综述

1.1丹参简介

1.2农机与农艺

1.3丹参育苗和移栽

1.4起垄

1.5摘花序

1.6丹参收获

1.7生态农业

2引言

3研究材料和方法

3.1研究材料

3.2研究内容

3.3研究方法

3.4数据分析

3.5技术路线

4渑池丹参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情况

4.1渑池及天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丹参种植情况简介

4.2丹参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情况

5丹参农机农艺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丹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2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对丹参生产过程实现农机农艺一体化的建议

6.1农机农艺相联系

6.2政府高度重视

6.3培养专业型人才

6.4发展节约型机械化

6.5建立长效机制

6.6社会化服务体系

6.7加强宣传

7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图

展开▼

摘要

丹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但其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不高,许多种植阶段仍完全依赖人工,整个生产过程不仅复杂且成本高,其中最主要的是用工成本,因而许多药材企业和药农对种植丹参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尽早解决丹参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现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南阳市方城县、洛阳市洛宁县的多个丹参种植基地进行调研,以对三门峡渑池天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丹参种植基地的调研为主,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访谈等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了解以三门峡渑池为代表的豫西丹参生产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的情况,为促进丹参生产早日实现全面机械化进而满足市场需求提供第一手资料。
  调研结果如下:
  丹参从种到收整个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育苗、移栽、摘花序、收获和初加工四个阶段,中间还包括整地、施肥、起垄、浇水、除草、打药等措施。
  就农机农艺结合程度而言,丹参生产过程中的起垄和收获过程两者的结合程度较高。收获所用的挖药机每趟正好可以挖两垄丹参,并根据当地土质较硬较粘的情况,将挖掘深度设计为25cm,既保证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也将损失率降到最低,实现了农机和农艺的高度结合。
  就工作效率而言,整地和施肥用大型的旋耕施肥一体机来完成,工作效率为8.25亩/时,是人工的45倍;起垄机工作效率为11亩/时,是人工的27.5倍;打药所用远程风送喷雾机,工作效率为200亩/时,是人工的66倍;挖药机工作效率为1.5亩/时,是人工的40倍。由此可见,机械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工,减少了人工使用。
  就成本而言,每亩丹参的生产总成本为2000元,其中,土地租金和收获阶段的成本最高,均为450元,占总成本的46%;其次是中耕除草,成本为250元,占总成本的13%;移栽阶段,成本为150元,占总成本的7%。以上生产过程几乎完全依赖人工,由此可见,人工成本是造成丹参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因素。
  就生态农业建设而言,远程风送喷雾机比普通的背负式喷雾器减少了30%的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旋耕施肥机将旋地和施肥两个工作同时进行,避免了施肥机对土壤的再次碾压。由此可知,机械的合理使用降低了人为因素等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也对耕地起到了保护作用,促进了丹参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摘除花序不及时;丹参苗浇冷水造成死苗;丹参虫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实现挖药-捡药一体化;挖药损失率较高;基地管理比较混乱等多个问题。并且,结合以上调研结果,对丹参生产过程全面实现机械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联系;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农艺发展;培养专业型人才;积极推进中药材机械化节约型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发展农机农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中药材机械化认知度等。

著录项

  • 作者

    王莹莹;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致明,张红瑞;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67.59;
  • 关键词

    丹参; 农机技术; 农艺技术; 一体化生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