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6h】

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逐步消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艰难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实事:由于农村滞留大量剩余劳动力,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整体状况以及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现代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恰当路径,无疑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任务,而对此马克思关于劳动力转移理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成为指导我们解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针对怎样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对马克思的有关劳动力转移的思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概括出四条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是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条件;比较利益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又运用比较的方法把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与西方发展经济学劳动力转移理论作比较,总结出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社会调查法与实证分析法等方法,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运用马克思劳动力转移理论指导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基础;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劳动力转移渠道;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优质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拆除劳动力转移制度壁垒,促进农民工身份的职业化转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