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6h】

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概述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含义及其性质

(二)道路交通事故损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

(三)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基本类型

1.过错责任原则

2.过错推定原则

3.无过错责任原则

4.过失相抵原则

(四)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必要性

1.交通事故已成为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2.有关道路交通事故的全国性立法之间存在着矛盾

3.全国性立法与地方立法之间存在着矛盾

4.引导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需要

5.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

6.化解矛盾、促进稳定、保障安定团结的需要

二、有关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立法比较

(一)英国法

(二)美国法

(三)德国法

(四)日本法

(五)我国香港地区的相关规定

(六)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

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状况

(一)我国目前立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

1.《民法通则》所确立的归责原则

2.《合同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

3.《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

4.《道路交通安全法》归责原则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存在的法律衔接及冲突

1.“撞了白撞”相关问题的法律分析

2.责任竞合情况下归责原则的法律分析

3.“碰瓷”现象在实务中的问题

4.《道路交通安全法》归责原则内容规定不全面

5.“举证责任分配”即免责、减责条件的规定不合理

6.《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与过失相抵

7.《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2款免责事由的欠缺

8.由道路管理瑕疵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遗漏

9.没有具体规定如何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减轻责任

10.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衔接——保险法和安全法完美的结合

11.车辆没有购买强制保险情况下实施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无奈

四、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完善

(一)完善归责原则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正确认识机动车的高危险性和引发事故责任的严重性

2.重视社会责任本位功能

3.从法的本质及功能考虑

4.正确处理交通安全与交通畅通之间的关系

(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1.“碰瓷”问题的重新认定

2.完善“举证”责任的认定

3.完善过失相抵原则的思路和建议

4.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侵权责任主体的归责原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

5.有关路政部门应根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道路管理瑕疵赔偿责任

6.机动车相互碰撞的情形下,应确立“优者危险负担”原则

7.细化机动车一方的注意义务

8.补充规定单车交通事故、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9.强化行人及非机动车一方的注意义务

(三)完善《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

1.公平责任原则的重新定位

2.应借鉴《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的相关规定

3.应尽快制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法》,将归责原则纳入其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长,汽车的使用日益普及,汽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机动车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所带来的交通事故也呈高发态势,困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并已成为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发生交通事故以后,如何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思考,尤其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归责原则解决的是侵权的民事赔偿责任的基础问题。我国于2003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称《道路交通安全法》),重新对中国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做出了新的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由于对《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归责原则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实践当中出现了相互不协调的情况。不同的归责原则对受害人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如何处理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己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出现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受害者或其亲属能及时地得到赔偿,弥补因其受伤或死亡对社会产生的震动,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很有必要。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有着极其必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实践以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含义与性质、基础理论、发展与演变、缺陷及其完善做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除引言、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概述。在分析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概念和特征、规则原则的含义、确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必要性等分析阐述地基础之上,进而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基本类型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过失相抵原则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由此再进行下面的分析。第二部分是有关国家和地区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立法比较。通过对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考察,得出结论:英美法系国家一般实行过错责任制原则,大陆法系国家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次评述我国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所应采取的态度。 第三部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状况。首先分析阐述了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法理依据,最后笔者又深入剖析了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目前存在的法律衔接及其冲突,指出新法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等方面的规定在实务中存在一些不适宜之处。特别是关于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的无过错责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理解上也出现了偏差。这是不利于维护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的。 第四部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的完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的归责原则有必要加以完善,提出了补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不足的一些思路和建议,并提出完善《民法通则》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法律本应该达到的价值目标。

著录项

  • 作者

    李宏伟;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民商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明锁;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民法;
  • 关键词

    交通事故; 损害赔偿; 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