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托尼·莫里森《乐园》里的黑人家庭——家庭社会学观照下的美国黑人家庭透视
【6h】

托尼·莫里森《乐园》里的黑人家庭——家庭社会学观照下的美国黑人家庭透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iographical Sketch of Toni Morrison

1.2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Paradise

1.3 A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on Toni Morrison and Paradise

1.4 A Brief Account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1.5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2.1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2.2 The Schools of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Chapter Three The Present of the Families in Ruby

3.1 The History of the Families in Ruby

3.2 The Traditional Extended Families in Ruby

3.2.1 The Families of the Women in the Convent

3.2.2 The Fe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Extended Families

3.2.3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Tradition

3.3 The Self-isolation in the Families

3.4 Narrow Homogamy Model

3.5 Good Material Conditions

Chapter Four The Future of the Families in Ruby

4.1 The Changes in the Families

4.1.1 The Negative Impact of Industrialization

4.1.2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Family Tradition

4.2 The Future of the Families in Rub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展开▼

摘要

托尼·莫里森(1931—)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一名杰出的小说家。到目前为止,莫里森已经出版了《最蓝的眼睛》(1970),《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娃》(1981),《宠儿》(1987),《爵士乐》(1992),《乐园》(1998)和《爱》(2003),共八部小说。她的作品都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受到读者的青睐。而她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1977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1988年的普利策奖,1993年的诺贝尔奖等。美国黑人的经历是托尼·莫里森的作品的一贯主题。莫里森说“我所感兴趣的是男人如何受教育,女人之间如何相处,人们如何才能爱,如何平衡政治与个人势力,哪些人能、哪些人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特别是那些与美国黑人有关的普遍问题。爱与身份始终贯穿在我的写作中。”本文所讨论的就是她的一部重要作品《乐园》,又名《天堂》,同样以黑人为关注的对象。 《乐园》是托尼·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自出版以来,以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的学术成果已为数不少。虽然以往论文中也有涉及家庭方面的内容,但对小说中的黑人家庭进行深入分析的专著或文章却很少。鉴于以往在黑人家庭方面对《乐园》研究之不足,本文试图从家庭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这部小说中的黑人家庭。 本论文首先梳理了家庭社会学的历史、流派及其内容。从中我们认识了科学的家庭理论,获得家庭的规律性的知识,诸如家庭类型的分类、家庭关系、婚姻规则等,从而为本文的家庭分析提供了强硬的理论基础。作为莫里森的一部重要作品,《乐园》讲述了一些黑人家庭创造属于自己天堂的种种艰辛,并预示着黑人必将由自我封闭走向与外部世界的融合的趋势。 接下来论文用家庭社会学的理论对《乐园》中的家庭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历史对现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特别突出了现在家庭的特点,因为现状既是对历史的发展,又孕育着未来。 《乐园》中鲁比镇居民的祖先也曾经在政府作过官员,各个家庭依靠各种行业来生活,并且与白人混居。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一辈居民深受种族主义者的迫害,踏上了搬迁之路,建立了黑文镇。为了小镇的生存与发展,老一辈走出镇外探索别处城镇的兴衰之路。在此期间,这些黑人家庭还没有出现完全的封闭。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于经济的衰落和附近白人的骚扰,黑文镇已经不能继续给当地居民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因此,黑文镇的年轻一代像老一辈那样又踏上了搬迁之路。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鲁比镇之前,他们不仅遭受到白人的歧视,而且还有浅肤色人种的嘲笑与拒绝。于是他们产生了一种深刻的排斥外界的、自我封闭的心理,也形成了鲁比镇以及家庭的特点。这种封闭、排斥的特点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即小镇的保守传统与工业化和外界所带来的新思想的冲突给小镇造成许多的不和谐,如夫妻之间、老一代与年轻一代之间、鲁比镇与外界等。而要最终解决矛盾,小镇家庭必须走向开放,不断接受新思想。由于在美国历次对外战争中的牺牲,加上世代近亲结婚破坏了血缘法则,男丁骤减,参与第一次向黑文搬迁的十五户黑人家庭只剩下几户生活在鲁比镇。因此,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构成了鲁比镇的特点,而鲁比镇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些家庭的特征:传统的扩大型家庭;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封闭和排斥外界的特点,以及狭隘的婚姻模式、丰裕的物质条件。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物质与新思想对小镇家庭的渗透,小镇家庭成员的关系、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了某种动摇。因此,我们从小镇家庭的现状之中看到未来:与外部世界的融合。 《乐园》中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黑人家庭,给我们展示了黑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从被排斥者到排斥他人者,最后到与世界融合,这一过程揭露了历史因素、种族主义、性别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小镇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无法达到融洽与平衡;但同时,也正是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才能够使每个家庭以至整个小镇走向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